第四章 禮壞樂崩 子產政改(第2/2頁)

這事發生在鑄刑鼎的三年前。但子產的政改,顯然並不單純因為此事的刺激;鑄刑鼎的影響,也要深遠得多。事實上,子產有可能是法家學派的創始人,鄭國也有可能是法家學派的發源地;德治與法治的分歧,則將從孔子一直爭論到韓非,我們將在本中華史第六卷《百家爭鳴》詳加論述。[24]

[16]事見《左傳·襄公八年》。

[17]事見《左傳·襄公十年》。

[18]子產作封洫及國人之罵,見《左傳·襄公三十年》;作丘賦及國人之罵,見《左傳·昭公四年》。

[19]語見《左傳·昭公四年》。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當從此化出。

[20]事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21]語見《左傳·襄公三十年》。

[22]語見《左傳·昭公六年》。關於叔向,請參看《青春志》。

[23]以上事見《左傳》之昭公元年、二年。

[24]請參看範文瀾《中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