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禮壞樂崩 南方,北方(第2/2頁)

所以,希臘被馬其頓征服,馬其頓被羅馬征服,羅馬則被文明程度更低的日耳曼諸族所滅。也所以,夫差見了勾踐,就像宋襄公遇到了楚成王,有理說不清。越能勝吳,確實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不過,吳國這顆冉冉升起又很快隕落的新星,固然堪稱“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夜之間跳了龍門的越國同樣難逃一死。最後真正強大起來的,不是越,更不是吳,甚至不是晉,而是齊、秦、楚。[9]

這實在意味深長。

[1]事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2]有學者認為,楚靈王才是真正的霸主(請參看李學勤主編《春秋史與春秋文明》),則此處亦可改為“公元前538年,楚靈王稱霸”。

[3]如果在齊桓公前面加上鄭莊公,在楚莊王後面加上楚靈王,結論也一樣。

[4]吳國的國名始見於《春秋》,吳國君主始見於《左傳》,都在魯成公七年(前584)。

[5]據《左傳·昭公三十年》,吳王闔閭滅徐,徐君“斷其發”以示臣服。至春秋末,人們仍稱“吳發短”,見《左傳·哀公十一年》。

[6]事見《左傳·哀公十一年》。

[7]越人參與國際性角逐,在公元前537年。《春秋·昭公五年》稱:“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吳。”吳始用兵於越,在魯昭公三十二年。越國國君名始見於《左傳》,則在魯定公十四年,該君即越王勾踐。

[8]請參看《國語·越語下》。

[9]勾踐滅吳一百三十九年後,越王無彊伐楚,兵敗身亡,越國實際上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