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五侯爭霸 真霸主晉文(第2/2頁)

四月二日,城濮之戰爆發。時間是一天,結果是楚軍一敗塗地。楚成王聞訊,派人捎信給子玉說:大夫您如果回國,不知如何向父老鄉親交代?

於是子玉自殺。

大獲全勝的晉文公來到鄭地踐土(今河南原陽縣與武涉縣之間),與齊、宋、魯、蔡、鄭、衛、陳七國之君舉行盟會,史稱“踐土之盟”。想當年,齊桓稱霸的葵丘之會,周襄王只是派人賜以胙肉(胙讀如做,祭祀祖宗的肉)。踐土之盟,則不但襄王親自到場,還冊封晉文公為“侯伯”,即諸侯之長。這可是既有文獻記載,又有文物為證的。[26]

春秋白玉出廓璧兩側出廓各附有一夔龍作回首卷尾狀,現藏於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

春秋玉龍曲身回首龍形,以角、鰭等裝飾。龍身兩面紋飾相同,器邊起沿,器體布凸起谷紋,應為祭祀禮玉,現藏於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

眾星拱月,有證上崗,晉文堪稱“真霸主”。

然而歷史卻仍在這裏留下了伏筆,那就是秦國沒有與盟。我們知道,城濮之戰,秦國可是同盟軍。為什麽一個半月後的踐土之盟, 同為戰勝國的秦卻不參加呢?難道秦穆公也是要爭霸的?難道秦晉兩國遲早要反目?[27]

正是。

[22]本節所述,均見《左傳》之僖公二十三年至二十八年。

[23]一戰而霸,語見《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24]古人以一車四馬為一乘,二十乘即二十輛車,八十匹馬。

[25]事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國語·晉語四》,《史記·楚世家》。

[26]此事見於《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和出土文物子犯鐘。該文物部分由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部分由台北收藏家陳鴻榮先生收藏。

[27]《春秋·僖公二十八年》記踐土之盟事,無秦;《左傳·定公四年》言踐土之盟盟書,也無秦。城濮之戰,是在魯僖公二十八年四月二日;踐土之盟,則在同年五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