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桃園驚夢 再說劉備(第2/2頁)

就連諸葛亮,也只能保持沉默。

實際上劉備前期坎坷曲折,中期時來運轉,晚年一錯再錯,不是命,不是運,也不是風水,而是時勢。時勢決定了歷史的走向只能是那個樣子,劉備的建國之路也只能是“抄襲歷史,剽竊鄰國”。可以說,他的成功原本就在計劃外,他的失敗則應該在意料中。[21]

劉備是時勢造英雄,孫權是英雄造時勢。

然而劉備仍然可圈可點。他二十四歲從軍,三十四歲起步,四十八歲翻身,五十九歲稱王,六十一歲稱帝,六十三歲病故,可謂顛沛流離多,一帆風順少。但他從不氣餒,也不偏執,這才脫穎而出,成為一代梟雄。

臨終前兩個月,劉備做了他一生中最後也最正確的選擇和安排:托國托孤於諸葛亮。事實上,也只有忠誠、謹慎而務實的諸葛亮,才能呵護蜀漢那“多愁多病之身”,盡管這政權並沒有什麽“傾國傾城之貌”。

[13]以下涉及劉備事,無另注者均見《三國志·先主傳》。

[14]見《三國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魏書》。

[15]見《三國志》之《魯肅傳》、《呂蒙傳》。

[16]據說當時曹丕眺望長江說:“彼有人焉,未可圖也。”見《三國志·吳主傳》。

[17]見《三國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18]見《三國志·簡雍傳》。

[19]見《三國志·黃權傳》。

[20]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自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所謂“五虎上將”其實只有這四人。景耀三年(260),劉禪追謚關羽為壯繆侯,張飛為桓侯,馬超為威侯,黃忠為剛侯,也沒有趙雲。後來由於姜維等人打抱不平,趙雲才在第二年被追謚為順平侯。

[21]請參看田余慶先生《孫吳建國的道路》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