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武侯治蜀 東吳之路

諸葛亮沒想到的,孫權想到了。

孫權建立的東吳政權是三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蜀漢亡於公元263年,曹魏亡於公元265年,孫吳則亡於公元280年,比曹魏晚了十五年,比蜀漢晚了十七年。

吳與蜀的亡國之君,表現也迥異。

劉禪投降後到了洛陽,司馬昭設宴招待他,席間特地演奏了蜀國的樂舞。淒涼故蜀伎,來舞魏宮前,這是何等悲哀的事,劉禪卻嬉笑自若。於是司馬昭對部下說,一個人沒有心肝,怎麽可以到這種地步!

又一天,司馬昭問劉禪:你很想念蜀國吧?

劉禪答:此間樂,不思蜀。

這實在太不像話,也讓人難以置信。

因此過了幾天,司馬昭又問了一次。

這回劉禪不再說“樂不思蜀”了。他按照舊臣郤正(郤讀如戲)教的那樣,正襟危坐流著眼淚回答:先人的墳墓在那裏,心中悲痛,沒有一天不想念。

說完,便把眼睛閉了起來。

司馬昭大為懷疑,說:這怎麽像是郤正教的呀?

劉禪馬上睜開眼睛說:猜對了,就是他!

結果所有的人都笑。[25]

當然,司馬昭也不再防範劉禪。

降晉的東吳末代皇帝孫皓卻倒驢不倒架。他到洛陽登殿拜見晉武帝司馬炎,司馬炎指著他的座位對他說:朕設此座,等待足下,已經很久了。

孫皓居然反唇相譏:臣在南方也設此座以待陛下![26]

可惜這並不能說明什麽。沒錯,劉禪也許是庸人(其實未必),孫皓卻是暴君。在他的恐怖統治下,吳國人民朝不保夕,人人自危。至於他在司馬炎那裏的表現,則與其說是骨氣,不如說是張狂,因為他張狂慣了。[27]

孫權的治國水平也比不上諸葛亮。在他生前,兒子們就為爭奪皇位鬧得不可開交,國家差一點分裂。結果是太子孫和被廢,魯王孫霸賜死,還連累一大批重臣被貶被抓被殺被痛打,丞相陸遜則活活氣死在病床上。[28]

至於孫權死後,更是一塌糊塗。第二任皇帝孫亮是孫權的第七個兒子,繼位時只有十歲,十六歲就被權臣趕下了台,後來又被第三任皇帝逼死或者毒殺。

第三任皇帝孫休,是第二任皇帝孫亮的哥哥。此人倒是正常死亡,卻只有三十歲。而且,他謀殺弟弟孫亮一事也遭了報應,自己的皇後和兒子被第四任皇帝所殺。

這個第四任皇帝,就是亡國之君孫皓。

孫皓是廢太子孫和的兒子,孫和則是孫休的哥哥。也就是說,孫皓殺的,是自己的嬸娘和堂弟。此外,他還殺了孫權的第五個兒子、自己的叔叔孫奮。至於孫皓的父親孫和,則被孫堅的弟弟孫靜的曾孫孫峻所殺。

這就是東吳政權:父親殺兒子(孫權殺孫霸),哥哥殺弟弟(孫休殺孫亮),侄兒殺叔叔(孫皓殺孫奮),宗室殺皇族(孫峻殺孫和),不折不扣的骨肉相殘。

奇怪!這樣的政權,怎麽會最後滅亡呢?

原因仍在孫權。

實際上,孫權接班是出人意料的。當時張昭等人都以為孫策會把權力交給老三孫翊(讀如義),因為孫翊像孫策。然而孫策卻選擇了孫權。他對孫權說,打江山奪天下,你不如我;搞政治保江東,我不如你。[29]

孫策看中的,就是孫權不像自己。

即便如此,孫策還是放心不下,又托孤於張昭。孫策說,如果仲謀無法承擔重任,請先生接過江東![30]

沒錯,原文就是“君便自取之”,跟劉備托孤一樣。

當然,張昭不是諸葛亮,孫權也不是劉禪。但孫策和劉備的憂慮卻如出一轍,他們擔心的都是地方勢力。

跟劉備開創的蜀漢王朝一樣,孫策建立的也是一個外來政權,還是靠武力強行建立的。事實上,孫家雖然也是吳人,卻不是士族而是寒族。孫堅發跡的地方也不在江東而在江西,自己還是袁術的部下。因此,當孫策帶著孫堅的舊部過江歸來時,遇到的幾乎到處都是敵意。[31]

江東並不承認孫策是自己人。

不受歡迎的結果是大開殺戒,血腥鎮壓的結果則是四處皆反,孫策自己也被仇家所刺。這位“小霸王”終於意識到,不改變政策和作風,政權就保不住。[32]

所以,他選擇了孫權。

孫權則選擇了與蜀漢不同的道路。

實際上,正如蜀漢內部有三股勢力(荊州集團、東州集團、益州集團),東吳政權也有三大派系,這就是淮泗將領、流亡北士和江東士族。其中,淮泗將領是孫堅和孫策的舊部,流亡北士則是避亂江東的北方士人。

當然,他們都是外地人。[33]

孫策建立政權,靠的就是這些外地人,尤其是張昭和周瑜。周瑜是淮泗將領的領袖,為武將之首;張昭是流亡北士的代表,為文臣之魁。後來,也正是這一文一武夾輔孫權,不但保住了江東,還不斷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