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袁紹揭幕 從門閥到軍閥

袁紹成為軍閥,是在他逃出洛陽的四個月後。

四個月內發生的事情不少。劉協做了皇帝,董卓當了相國,並享有三項特權:拜見皇帝時可以不報姓名,上朝時可以不小步快走,上殿時可以不脫鞋子不解佩劍,叫“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這可是當年蕭何的待遇。

可惜董卓不是蕭何,做事也完全不講禮義和章法。有人建議他重用天下名士以收眾望,他照辦了,還做得非常爽快。比如荀爽,從一介平民升到三公之位,便只用了九十三天,簡直就是坐直升機。

士為知己者用,士族們看見了一線希望。

董卓自己,大約也很得意。

然而士族們很快就失望了,因為董卓同時又表現出野蠻暴戾的一面。他竟然放縱士兵闖入民宅,搶劫財物,強奸婦女,濫殺無辜,而且只殺富,不濟貧。洛陽城內所有的豪門富戶,都成了他刀下的豬羊。

諸如此類的罪行不可勝數,長此以往則國將不國。看來董卓的土匪本性根本就改不掉,跟他講道理談禮法更是對牛彈琴,唯一的辦法就是滅了他。

東郡太守橋瑁(讀如冒)挺身而出。他偽造了三公的文書,謊稱皇帝和百官受董卓壓迫無力自救,日夜盼望各地組織義兵共赴國難,拯救天下於倒懸。[24]

結果一呼百應。

初平元年(190)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讀如皺)、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同時起兵組成聯軍,號稱“關東義軍”,指名道姓要討伐國賊董卓。[25]

董卓的噩夢開始了。

當然是噩夢,而且讓董卓惱羞成怒。因為討董聯軍中有不少將領是董卓提拔任命的,比如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勃海太守袁紹等等,都是。[26]

袁紹也是董卓任命的嗎?

沒錯。袁紹逃出京城後,董卓原本是要追捕的,卻被名士周毖和伍瓊勸阻。他們說,袁紹只是不識大體,其實胸無大志。與其逼他狗急跳墻,不如讓他感恩戴德。袁家可是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啊!

董卓信以為真,便任命袁紹為勃海太守。[27]

韓馥、孔伷、劉岱、張邈,同樣也是周毖和伍瓊建議任命的。所以這些人一起兵,董卓就覺得上當受騙,一氣之下便把周毖和伍瓊殺了。[28]

如何對待士族,董卓已經完全沒有了主張。

虎口脫險的袁紹卻被聯軍公推為盟主,成為反董力量的一面旗幟。也就從這天起,他由門閥變成了軍閥。

什麽是門閥?什麽是軍閥?

簡單地說,閥,就是江湖老大。成為閥,當然因為有權勢和實力,能夠把持某個領域,或在某些方面處於支配地位。軍閥、財閥、學閥、黨閥,都是。

不過最早的閥,是門閥。

實際上“閥”的本義,就是功勞和等級。古代仕宦人家的大門外,通常都有兩根柱子,用來張貼他們家族的功績和經歷。其中,標榜功績的叫閥,在左邊;標榜經歷的叫閱,在右邊。兩根柱子合起來,就叫閥閱。

除了閥閱,還有門望和門第。門望就是名氣聲望,門第就是貴賤等級。門望有高低,聲望高的叫望族。門第也有高低,等級高的叫高門。門望(名氣聲望)、門第(貴賤等級)、閥閱(功績經歷),合起來就叫“門閥”。

當然,只有望族和高門才能這麽叫。

那麽,怎樣才能成為望族和高門?讀書做官,而且世代做官。換句話說,門閥,就是世代為官的顯貴之家。只不過,這官必須是讀書讀來的,不能是買來的,也不能是打仗打來的。靠武力而成為豪強,那是軍閥。

很清楚,門閥就是世代顯貴的家族,軍閥就是擁兵自重的集團。門閥靠門第聲望,軍閥靠武裝力量。門第聲望是鬥不過武裝力量的,所以門閥也鬥不過軍閥。門閥遇到軍閥,那可是秀才遇到兵,除非他同時是軍閥。

袁紹的時代,便是如此。

這並不奇怪。門閥成為閥,是因為壟斷仕途。軍閥要成氣候,則必須中央政府垮台。中央控制不了地方,豪強就稱霸;文官治理不了國家,軍閥就橫行。這時,差一點就成為統治階級的士族,便只能交出統治權。

大小門閥如袁紹者流,也只能去做軍閥。

這樣的軍閥當時很是不少。其中既有朝廷派到各地的州牧、刺史、太守,也有被稱為“豪霸”和“豪帥”的土豪劣紳。他們有的在地方上稱雄稱霸,有的建立起自己的私人武裝,有的利用官職實施割據。比如袁紹和袁術,就是門閥兼軍閥;劉表和劉焉,則是宗室兼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