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3章 孟達的建議(第2/3頁)

尤其是櫻嶺之戰。為了給曹仁突擊創造機會,他們與吳軍纏鬥,損失大的超過兩成。

如今孫翊逼到面前,主動求戰,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怎麽能困守大營?

難道等周瑜傷愈?

面對諸將的質疑,曹仁無法一手遮天。

他也清楚。他躲得過一時,躲不過一世。曹昂戰敗的消息遲早會傳播開來,到時候人心潰散,他想戰都沒機會。倒不如趁著士氣可用,周瑜未愈,再戰一場。

如果能擊潰孫翊,或許還有一線轉機。

曹仁與孟達走遍方山,商量戰法。孟達在交趾時與吳軍有過正面交戰的經歷,清楚吳軍的實力,不像其他將領那麽輕浮,一會兒以為吳軍天下無敵,一會兒以為吳軍不堪一擊。

站在方山之巔,遠眺山下的吳軍大營,曹仁一時出神,久久無語。

孟達站在一旁,負手而望。

過了好一會兒,曹仁轉身看著孟達。“子敬,你有何高見?”

孟達收回目光,看著腳下,想了想,又擡起頭,迎著曹仁的目光,似笑非笑。“那要看將軍想要什麽樣的結果。”

曹仁眼神閃爍。“子敬,此話怎講?”

孟達嘴角微挑。“如果將軍是想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那我就建議將軍保存實力,固守方山,以待轉機,莫作無謂犧牲。”孟達看向遠處的吳軍大營。“不管周瑜是不是真的受了傷,這些吳軍都不是我們能戰勝的。祖郎陣亡,吳軍敗而不亂,將軍應該深有體會。這些荊楚子弟挾新政之威,朝氣蓬勃,絕非巴蜀大族的部曲可比。”

曹仁眨了眨眼睛,默認了孟達的評價。這也是他與孟達一起商量的原因所在。整個大營之中,除了他本人,能得出這個結論的人大概也只有孟達了,其他人根本沒有這樣的見識。雖然很多人親歷了那場戰鬥,而孟達卻身在方山,只是聽人轉述。

“如果將軍是想證明自己有一戰之力,我建議將軍趁士氣可用,全力出擊,與孫翊決一勝負。”孟達臉上的笑容更盛,甚至有幾分曖昧難明。“不管怎麽說,孫翊畢竟是蜀王的女婿,這個功勞與其送給周瑜,不如送給他。”

曹仁猛然回頭,詫異地打量著孟達,眼角下意識的抽了抽。

他是知道曹操心思的,雖然他並不完全贊同。但他更清楚,這種心思不能宣諸於口,否州益州世家會恨死曹操,食其肉,寢其皮,甚至會變生肘腋,直接砍了曹操。

千夫所指,無疾而終。

沒想到孟達早就看出來了。

“子敬,你這話……”曹仁斟字酌句的說道,額頭沁出一層細密的汗珠。

孟達擺擺手,哈哈一笑。過了片刻,他又說道:“將軍,我收到朋友的書信,知道左都護孫尚香已經攻占巴西,用不了多久,就會直撲成都。將軍應該清楚成都的情況,你覺得他們能守多久?一個月,還是兩個月?”

曹仁眉梢揚起。

……

曹仁接受了諸將的請求,決定與孫翊一決勝負。

諸將紛紛請戰,生怕被別人搶了先,爭得激烈時險些翻臉。

曹仁很是無語,孟達冷眼旁觀。

不過作戰方案倒也簡單,就是發揮兵力優勢,四面圍攻,連續作戰,直到打垮吳軍為止。

孫翊不是周瑜。他太年輕,也沒有足夠的大戰經驗,只是憑著血脈的優勢得以成為右都護,指揮大軍作戰。戰鬥的規模越大,他出錯的可能性越大,蜀軍取勝的機會越多。

區別只在於誰能成為那個幸運兒,正好出現在吳軍的破綻處,以最小的代價換取勝利。即使是連勝之後,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吳軍的士卒裝備好、戰力強,主動正面進攻的傷亡會很大。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曹仁宣布了賞格後,又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諸將終於確定了出戰的順序。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方山上呼起了激昂的戰鼓,戰船緩緩駛出方山南麓的水寨,向北而行。

方山東麓、南麓臨江,曹仁將水寨安排在南麓的江面上,與陸營相呼應,最利於防守。如今要主動進攻,水師自然要向北移,以便從江面上進攻吳軍左翼,為步卒提供遠程掩護。

蜀軍水師一動,吳軍的斥候立刻做出了反應,迅速將情報送到中軍。

孫翊緊急召集諸葛亮等人議事。

這些天,孫翊一直在挑戰,同時偵察方山地形,擬定強攻的作戰方案。只是曹仁的大營紮得嚴實,還沒找到妥善的方案。現在曹仁主動出戰,他求之不得。

“孔明,有何妙計?”

諸葛亮的目光在沙盤上來回掃了兩趟,伸手指了指。

“撤。”

孫翊眼珠轉了轉。“示弱誘敵,將他們引離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