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1章 困獸(第2/3頁)

蜀軍興奮不已,發起一波又一波的正面沖鋒,打算將祖郎部擠到江裏去。

蜀軍水師也從江面上發起攻擊,用弓弩等武器對吳軍進行遠程打擊,將一陣陣箭雨射入吳軍陣中,並不斷嘗試登陸,祖郎不得不分兵在沿岸駐守。

雙方惡戰一晝夜,不分勝負。

……

入夜,曹仁緊閉嘴唇,伸手將案上的戰報捏成一團,狠狠地扔在地上,一聲長嘆。

張松低著頭,彎腰撿起戰報,在腿上慢慢撫平。

他能理解曹仁的絕望。

吳軍的頑強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面對數倍於己的蜀軍,吳軍表現得極為鎮定,不僅守得住,不時還能打出幾個反擊,吃掉了數百突進太快,失去主力策應的蜀軍。

在激烈甚至慘烈的肉搏戰中,吳軍更是展現出讓對手膽寒的實力。他們不僅個人武技出眾,相互之間的配合更是遠勝蜀軍。同等兵力下,他們常常能迅速擊潰對手,在援兵趕到之前大量殺傷,迅速撤回陣地。

蜀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徒有表面上的優勢,卻無法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這份戰報一旦公布,必然士氣大落,還有多少人願意不惜代價的進攻,實在不容樂觀。各部將士大多是私人部曲,一旦折損過重,勢必影響整個家族的實力。

“永年,奈何?”曹仁苦笑道。

張松報以同樣的苦笑。面對這個困境,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就今天的戰況來看,就算能夠擊破祖郎部,蜀軍也會元氣大傷,無力面對接下來的戰局,一時的勝利無法改變最後的結果。

這一點無疑令人沮喪,甚至絕望。

蜀軍的優勢在於本土作戰,在於兵力優勢,現在吳軍已經突入巴蜀,蜀軍的兵力優勢也無法轉化為戰場上的真正優勢,敗局已定,還能奈何?

“將軍,慘勝如敗。”張松斟字酌句的說道。雖說沒什麽希望,可是現在還不能輕言投降。“平原野戰,我軍優勢有限,不如趁著實力尚存,退守僰道,待機而動。”

曹仁掃了張松一眼,眉頭蹙得更緊。

張松一直消極避戰,觀望形勢,現在重提退回僰道堅守,絕不是待機而動這麽簡單。退回僰道簡單,再想出擊可就難了。

見曹仁猶豫,張松又勸道:“將軍,太史慈、甘寧正揮兵北上,僰道不可不守。方山雖有地利,卻不如僰道險峻。如今我軍士氣不足,一旦被吳軍包圍,有瓦解之險。屆時潰兵四奔,如何能制?不如回僰道,據城而守,扼吳軍咽喉,以待轉機。”

曹仁權衡再三,還是否決了張松的提議。

太史慈、甘寧北上固然威脅甚大,周瑜、孫翊同樣不可不防。他們控制江陽之後,可以不經僰道,溯湔水而上,與孫尚香合力,會師成都。

生死存亡之際,坐而待斃顯然不是上策。不如趁著周瑜受傷,孫翊掌兵的機會,奮力一擊,或許能絕處逢生,解當前困局。

“吳軍陣地堅固,我軍難以速勝,不如撤回方山,再作計較。”

張松很失望。“若僰道失守,奈何?”

曹仁咬咬牙,下了決心。“永年,辛苦你一趟,僰道尚有數千人,以永年之能,當能堅守一時。若太史慈、甘寧破城之前,我還不能擊破周瑜、孫翊,回援僰道,也那是天意,永年可相機自決。”

張松看了曹仁片刻,點頭答應。話說到這個份上,都有明白對方的心意,也是好聚好散的意思了。

張松隨即在親衛的保護下,趕往僰道。

……

第二天,曹仁召集眾將議事,部署戰鬥。

他的計劃很簡單:既然陣而後戰難以取勝,那就誘敵深入,在行軍中伏擊吳軍。

目標還是祖郎。祖郎雖然守住了陣地,卻被圍攻了一天,損失也不小。如果有機會報仇,他一定不會放過。只要戰術應用得當,攻勢猛烈,成功的機率很大。

如果能擊破祖郎,那就趁勝進兵,再取江南的賀齊。

如果祖郎不上當,那就全軍撤回方山固守,再尋找戰機。

昨天打了一天,蜀軍損失不小,士氣有所低落,但畢竟沒有落敗,再加上之前曹仁襲營,傷了周瑜的戰績基礎,諸將對曹仁還是信服的。聽完曹仁的戰術部署,紛紛表示贊同。

曹仁暗自慚愧。他一直沒有公布曹昂戰敗的消息,將張松趕回僰道,也是為了將情報直接控制在手中,避免消息走漏。如果讓這些人知道孫尚香已經入境,隨時可能進攻成都,不知道這些人還會不會聽他的。

計劃擬定之後,曹仁一面傳令孟達,讓他做好接應的準備,一面派人繼續進攻祖郎的陣地。不過這次不是以攻克祖郎的陣地為目的,而是為了激怒祖郎。

曹仁命人在陣前罵陣、挑戰,什麽難聽說什麽,尤其是抓住祖郎山越宗帥的身份不放,說他是流寇,只能在山中稱王,到了平原上就一無是處,只能像喪家之犬一樣挨打,看著蜀軍想來就來,想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