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8章 曹仁的反擊(第2/3頁)

周瑜又傳書左都護孫尚香,請孫尚香提供一部分騎兵。平原野戰,騎兵能起到關鍵作用,尤其是在追擊的時候。周瑜只有百余親衛騎,沒有成建制的騎兵,曹仁卻有一個騎兵營,大約有千人左右。

以曹仁的用兵習慣,不可能不利用這幾乎是唯一的優勢。

……

曹仁站在地圖前,半天沒有動。

夏侯惇撤出符節之前,給他送了個消息。收到那個消息,他就預料到會有今天這個局面。

他只是沒想到周瑜和孫翊會合兵一處。

雙方的兵力出現了逆轉,再加上吳軍的戰鬥力,正面作戰,他幾乎沒有勝算。要想取勝,唯有出奇。否則就算他放棄江陽,撤回僰道,也是必敗之局。

“永年,形勢如此,奈何?”曹仁緩緩轉身,打量著張松,淡淡地說道。

張松身材矮小,在曹仁面前像個未成年的孩子。他聳著眉,撫著唇邊的胡須,同樣淡淡的說道:“退守僰道,靜觀其變。”

“靜觀其變?”曹仁轉身,坐回席中,端起案上的茶杯,呷了一口。“能有什麽變?”

“等戰機。”

曹仁瞥了張松一眼,欲言又止。他知道張松說的戰機是什麽,曹操已經有消息給他。張松是彭羕的好友,和法正的關系也不錯,他自然也清楚彭羕在忙什麽。

只是坐等未免消極。

萬一彭羕找不到機會呢?

張松等的不是戰機,而是投降的機會。

“永年最近可曾與尊兄聯絡?”

張松眉心微蹙,猶豫半晌後,點了點頭。

他的兄長張肅原本任巴西太守,巴西失守之後,張肅便棄官逃回成都。之所以沒有投降,是因為孫尚香下令在巴西推行新政,大族的土地都在收繳之列,張肅一聽就跑了。

但他後來就後悔了。原因很簡單,他聽說陳宮在為孫尚香奔走,勸說巴西大族接受吳國新政,而且進展不錯。具體是什麽理由,他不清楚,但他相信陳宮,所以正在等巴西的反饋。

可是這話不能對曹仁說,至少不能明說。曹仁肯定有成都的消息,大家心照不宣。

曹仁向後靠了靠,眼皮下垂。“永年與楊季休相熟否?”

張松搖搖頭。他不喜歡楊洪,素無來往。

“孫翊攻江陽,楊季休不敵,撤走之前,與諸葛亮見過一面。”

“是嗎?”張松面色大變,眼珠連轉。楊洪與諸葛亮見面,是議降還是另有目的?不管怎麽說,這都不是一個好消息。

“我聽說,諸葛亮之所以如此禮遇楊季休,是因為楊季休在南廣作戰得力。”曹仁嘆息道:“雖與吳國君臣為敵多年,卻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氣度,對才能之士敬重有加。”

張松心中一動,張了張嘴,又將湧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不管曹仁說這話是不是別有用心,他所說的都是事實。吳國君臣敬重強者,鄙視弱者,是眾所周知的事。

太史慈曾與孫策惡戰,但他歸降之後,卻成了吳國大將。於禁在交阯與太史慈纏鬥多時,如今敗亡,卻還是得到了蔣欽的禮遇。

相比之下,那些沒能給他們造成威脅的人就算主動投降,也無法得到足夠的尊重。

最明顯的就是長安老臣,幾乎都被閑置了,只有士孫瑞入職中樞。

張松沉吟片刻,笑道:“楊季休雖有才,如何能與將軍相提並論。從兗州到益州,將軍與孫吳君臣交鋒十余年而不敗,大概也只有大王、太子可以媲美。”

曹仁苦笑。“交鋒十余年屬實,不敗卻難。如今大王寄希望於彭永年,我也只能寄希望於你張永年。只是不知道益州兩永年,哪個更勝一籌。”

“我雖不敢與彭永年相比,卻也不敢辜負將軍厚望。狹道相逢勇者勝,將軍若想挽大廈於將傾,怕是要冒些險。”

“願聞其詳。”曹仁坐直了身體,正色道。

……

周瑜剛剛進入江陽縣境,便收到潘濬傳來的消息。

曹仁解了江陽之圍,卻沒有直接撤回僰道,在縣西的方山一帶立營,看樣子還沒死心。

周瑜等人商議之後,判斷曹仁延滯不走的原因可能有二:要麽是擔心他們增兵江陽之後,回師進攻江州;要麽是不死心,想在野戰中取勝。方山臨江,很適合以守代攻。且曹仁有不少戰船,可以方便的來往於大江南北,水面作戰有一定優勢。

對他們來說,這當然是個不錯的機會。與其趕到僰道去攻堅,不如在方山野戰。

周瑜命令賀齊、祖郎率部先行,一在江南,一在江北,迂回到曹仁身後,切斷他的退路。

在軍議中,鄧芝率先提出,要警惕蜀軍誘敵。蜀軍有騎兵,最利奔襲。此外曹仁駐兵方山,即使是迂回,也要從方山附近經過,很可能會遭到曹仁的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