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6章 心虛的廖立(第2/3頁)

廖立端起幾杯,與劉曄客套了一番,還是放不下心頭的問題,轉彎抹角的問道:“眼看著已經是十月了,各地上計,陛下忙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劉曄搖搖頭。“上計的事有首相府處理,毋須陛下操心。公淵不在朝廷,有些事不太清楚。人都說陛下擅長用兵,戰無不勝,其實陛下最擅長的是識人。如今我大吳朝堂之上,英才濟濟,各府寺皆是一時之傑,沒點本事真不易立足。”

廖立端起酒杯,強笑道:“唯有仆射這樣的奇才,豈能在陛下身邊為臣。”

劉曄再次搖頭。“公淵說笑了,我算什麽奇才。”他眯起眼睛,一時出神。“說起來,我有機會一展所長還是在前朝獻帝身邊時,奇兵突入兗州,雖說最後一敗塗地,卻入了陛下青眼。後來嘛,虧得荀文若舉薦,我才得以重新出仕。二者缺一,我不會有今日。”

廖立打量著劉曄,一時出神,默默地喝著酒,也不知道想些什麽。

劉曄也不催他,有滋有味的喝著酒,偶爾勸一勸廖立,有一句沒一句的聊些閑話。

當天晚上,廖立喝得大醉。

第二天一早,廖立起來,後悔莫叠。

身在險要之地,居然喝醉,自己實在太大意了。也不知道昨天喝醉之後,和劉曄說了些什麽。劉曄之前在漢獻帝身邊擔任秘書令,相當於法正現在的職務,理當最擅長揣摩人心,自己那點小心思怕是全被劉曄挖出來了。

廖立坐在帳中,仔細回想了一番與劉曄交談的經過,後面有一些想不起來了,前面的卻還算清醒。他仔細琢磨了一下,想著待會兒見到孫策該如何應對。

事情怎麽會發展到這一步?

孫策究竟知道了多少?

廖立腦子有些亂。他反復思考,似乎除了走一步看一步之外,根本沒有妥善的解決之道。

沒等廖立想明白,有郎官來傳,天子剛用完早餐,有些閑暇,讓他去見。

廖立不敢怠慢,迅速收拾了一下,隨著郎官來到中軍大帳,卻得知天子不在營中,去清溪邊散步了。廖立連忙又出了大營,來到清溪邊,遠遠地便看到了負手而行的孫策,旁邊跟著一個人,卻不是劉曄。

廖立心裏松了一口氣。他依稀記得,昨天喝完酒已經很晚了,劉曄應該不會連夜向孫策匯報,今天又這麽早,孫策或許還不知道他和劉曄說了些什麽。

當然,劉曄與孫權暗中來往,應該也不會輕易透露,免得引火燒身。

孫策也看到了廖立,招了招手。

廖立快步走到孫策面前,躬身而拜。

孫策身材高大,本就比廖立高出半頭,廖立躬身而拜,兩人差距更大。孫策沒有立刻讓廖立起身,俯視著廖立折磬一般的瘦削身軀,有一種莫名的荒謬感。

歷史上的廖立是個謎,眼前的廖立還是個謎。

他怎麽就被曹操選中,成了安排在孫權身邊的間諜?

想來想去,似乎只有自負奇才,不想走尋常路可以解釋。這就是所謂的名士習氣。漢末這樣的名士太多了,沒點脾氣都不好意思見人。不怕出格,就怕不出格,一個比一個花樣多、腦洞大。

可惜劍走偏鋒固然可以出奇制勝,一旦玩脫了,也很傷人。

廖立來幹什麽,他已經大致清楚,只是他並不想給廖立機會。

到了這一步,就由不得廖立了。

“廖君相吾弟長沙王數月,成績斐然。一直想當面致謝,只是廖君世外高人,一面難求。今日有幸,終於有機會與廖君相見。聽說這大清溪是廖君常遊之地,在此相見,不知廖君心情如何?”

孫策一開口,廖立就覺得心中一緊。早就聽孫權說過,孫策養生有成,有金聲玉振之音,今日一聽,果然不虛,聲音雖然不大,卻字字入心。

更讓他不安的是孫策對他的了解。他曾對孫權說過,不要對孫策說太多他的事,孫權一向言聽計從,又不希望他離開,應該不會對孫策說太多,孫策又怎麽會知道他常在這大清溪畔遊玩?

一定是吳奮。

想起吳奮最近時刻盯著他,廖立幾乎可以斷定,吳奮就是孫策安排在孫權身邊的耳目。吳奮一定有不為孫權所知的渠道與孫策保持聯絡,將孫權身邊的事一一報與孫策知悉。而吳奮最近盯得緊,應該也是受孫策指示。

至於為什麽沒有戳穿他,也許是沒有足夠的證據——他一直很謹慎,吳奮不可能拿到什麽有力的證據。也可能是另有考慮,比如顧慮孫權的態度。他不是吳國的官員,只是孫權的私人幕僚,不受吳國律令的限制,要處理他,不僅要有確鑿的證據,還要征得孫權的同意。

廖立想了很多,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判斷,加上宿醉初醒,腦子反應也有點慢,來不及想太多,只能順著孫策的話題往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