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1章 順水推舟(第2/3頁)

不該問的卻要問,自然是有些話不能說。

比如寇英情急之下的那幾句反駁。

雖然沒有實戰經驗,吳奮畢竟也看過不少戰紀,參加過不少軍議。父親吳景居家時也常說些戰場經歷,尤其是孫權當年在交州的事。一提到這些事,吳景就嘆息,說孫權與孫堅、孫策相比,臨陣反應太慢,捕捉戰機的能力不足,在孫氏子弟中算是個異類。

今天的水戰完美的驗證了這一點。如果孫權及時派出增援,李異、謝旌至少要抓住一個,甚至是兩個都跑不掉。在蜀軍投入大量生力軍,又使用了火攻戰術時,手中至少還有六艘鬥艦可以派出的孫權居然什麽也沒做,就看著力戰大半個時辰的寇英等人迎戰李異。

真不知道他是怎麽想的。

或許陛下不讓他領兵是對的,他就不可能像孫翊、孫尚香那樣成為一個真正的名將。

在孫權殷切的目光注視下,吳奮最終沒敢把真實的想法說出來。

“誠如先生所說,雖然不夠盡善盡美,畢竟以少勝多,還是勝績。”

孫權暗自籲了一口氣,一本正經的嘆息道:“可是畢竟未能全勝,元興以為問題出在什麽地方?”

吳奮很無奈。“當是兵力不足,不能放手一擊。”

孫權心滿意足,連連點頭。

……

“廖立。”孫策笑了一聲,將軍報輕輕地丟在案上。

“陛下知道此人?”沮授好奇地問了一聲。

“聽說過。”孫策擺擺手,沒有繼續討論這個話題。“公與意下如何,是增兵,還是親征?”

曹操親自進駐巫縣,與孫權對峙,雙方兵力懸殊。一場水戰,孫權雖然取勝,卻未竟全功,讓李異、謝旌都跑了。孫權上書請罪,請求另派大將,或者親征。

請罪只是謙虛,另派大將也是客氣,真要派人去接替孫權,孫權恐怕要哭得背過氣去。

沮授撫著胡須,笑了兩聲。“陛下,臣倒是覺得,這未嘗不是一個機會。在巫縣決戰,總比在魚復於我有利。從軍情處得到的消息來看,我軍的樓船通過瞿塘峽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攻擊魚復時若想發揮拋石機的威力,只有臨時建造,或者由上遊運來。”

孫策目光微閃,坐了起來。“公與是說,將曹操拖在巫縣,先抄了他的後路?”

沮授點點頭。

孫策眉梢輕揚,手指在案上輕叩了兩下,笑出聲來。“這倒也是個辦法。只是成與不成,卻不由我們說了算,曹操想走就走,我們也攔不住啊。”

“陛下所言甚是,這絕非萬全之計,卻不妨一試。”沮授笑道:“不成也無妨,萬一成了,或許能一戰而定益州。”

孫策哈哈大笑。“沒錯,反正雨季不能行軍,閑著也是閑著,就和他們鬥鬥心眼吧。”

孫策叫來郭嘉,一起商量了一番,命人給孫權回復。正值雨季,江水湍急,輜重運輸的難度很大,親征不可驟行,需從長計議。考慮到孫權兵少,不足與曹操對峙,遣江陵督婁圭率部增援,協助孫權作戰。

孫策特地囑咐孫權,婁圭有謀略,凡事多向婁圭征詢,必能查漏補闕,庶無大過。

文書以快船送往巫縣,婁圭則整頓人馬,逆流而上。

與此同時,長江進入汛期,防汛工作緊鑼密鼓的展開。為了減輕輜重運輸的壓力,孫策留前將軍朱桓駐守秭歸,其余將士全部撤回洞庭湖。

孫策隨即又下了一道詔書,宣布荊楚二州七郡為戰區,實行戰時管制。具體而言,就是各種物資要優先供應軍隊,尤其是糧食。秋收之後,除了留下必要的口糧之外,任何人不得買賣糧食,全部統一收購,供應軍隊。

其他諸如鐵、竹木等戰略物資也一應如是。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道詔書雖然沒有明說秋後將大舉進攻,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秋收之後必有一場大戰,要消耗的物資也將是驚人的數字,百姓的生活必然受到影響,世家大族也要付出沉重的代價。雖不至於說影響生活質量,財富縮水卻不可避免。

原本對征戰非常熱心的荊楚大族猶豫起來,“國雖大,好戰必亡”的古訓又被人提了出來,只是聲音不怎麽大,附和的不多。

荊楚的輿情自然瞞不過蜀軍細作的耳目,一封封密信被送往巫縣。吳軍雖然加強了對沿途水陸關禁的控制,軍情處也增派人手,四處盤查蜀國細作,展開一場看不見的暗戰,揪出不少蜀國密探,依然有不少漏網之魚,將消息陸續送到法正手中。

與荊楚的形勢相呼應,關中、隴右也開始了戰前動員,左都護府不僅發出了命令,還展開了實際行動,派人進入斜谷、駱谷等必經之路,偵察地形,修路鋪橋,並與蜀軍爭奪一些關鍵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