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7章 法正的局(第2/3頁)

“話雖如此,我軍自棄魚復,是不是太刻意了?孫策謹慎,難免生疑。”

法正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這便是沈彌、婁發的作用。沒有他們,孫權自然難取巫縣,有了他們,不僅巫縣可不攻而取,就連魚復都有速戰速決的可能,所缺的只是兵力而已。這麽好的機會,孫策舍得放過嗎?就算他自己不來,至少也要增派萬人。”

曹操恍然大悟,不禁拍案而笑。“如此一來,委任孫權為將,則任過其能,很可能錯失良機,甚至有可能遭受覆敗。另遣別將,又與孫權難以相處。想想也去,只有他自己走一遭,對吧?”

“大王英明。”

曹操想了想,又問道:“孝直,沈彌、婁發知道他們的作用嗎?”

法正笑著搖了搖頭。“諒他們也猜不出,說不定心裏還有些煎熬。不過孫策善以利誘人,吳軍的軍械又著實犀利,想來他們也無從拒絕。大王,平心而論,臣之前也沒想到孫策能將樓船駛到秭歸城下,這也是臣建議放棄巫縣的原因。”

曹操深以為然。

孫策將樓船拖到秭歸城下,著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秭歸諸城之所以迅速被攻破,除了沈彌等人心無鬥志之外,這些樓船的作用不可小覷。據斥候傳回來的消息說,樓船上的拋石機、重弩射出如雨雹般的鐵丸和重箭,當者無不披靡,所有經歷過的人都為之膽寒。

面對如此猛烈的攻擊,巫縣又能好到哪兒去,誰也不敢說。

西陵峽沒能阻止吳軍戰船,瞿塘峽卻可以。瞿塘峽雖不以險著稱,卻並非風平浪靜之處,甚至比西陵峽有過之而無不及。西陵峽的險在於灘多,而瞿塘峽的險則在水急。長江由西而來,在夔門外收束成一線,江水奔湧,快如奔馬,即使是空載的小船也很難逆水而上,非得纖夫不可。

比水急更重要的是窄。瞿塘峽最窄的地方不足十丈,可以說三峽中最窄的位置就在瞿塘峽。曹操幾次乘船去巫縣,座船都擦著崖壁,需要將士們用竹篙抵著崖壁,免得撞上去。

對吳軍水師體量超大的戰船來說,通過的難度劇增,甚至可能根本無法通過。

如果吳軍的大型戰船不能通過瞿塘峽,用拋石機拋擲鐵丸的戰術就無從施展了,吳軍最大的優勢就無用武之地,想復制速克秭歸的戰績無異於做夢。

可是巫縣沒有這樣的條件,孫權的船隊中就有四艘這樣的戰船,據說裝鐵丸的船也有好幾艘,顯然是準備在巫縣再次大展身手。參照秭歸的情況,巫縣被攻克的可能性並非不存在。

既然如此,不如主動放棄巫縣,撤出守軍,免得他們被吳軍的攻擊打破了膽,折了銳氣。

法正的考慮正是出於此。

孫權只有四千多人,憑借著軍械之利,可以攻克巫縣,卻無法進攻魚復,尤其是在戰船無法通過瞿塘峽的情況下。可是輕取巫縣,他又不可能心滿意足,自然會嘗試進攻魚復。

如此,巫縣就是一個餌。餌雖然香甜,裏面卻包裹著致命的魚鉤。

“計是好計。”曹操贊了一聲:“只是要行得穩些,既不能讓孫權察覺,又不能影響士氣。”

“大王所言甚是。”

曹操隨即召集諸將議事。他沒有提放棄巫縣的事,只是讓諸將就秭歸失守的事發表意見,為守巫縣、魚復做戰前準備。

諸將雖然沒有親歷戰場,可是聽完法正、彭羕的介紹,都清楚拋石機和重弩所起的作用,尤其是彭羕將斥候帶回來的一枚十斤重的鐵丸擺在他們面前時,所有人都被吳軍的奢侈震得啞口無言。

一口刀不過三斤多重,一枚十斤重的鐵丸可以打三口刀,就這麽扔出去,而且一扔就是成千上萬枚,和用錢砸有什麽區別?

吳國這是有多富?

魚復、巫縣一體,魚復無疑是重點。當巫縣不太可能守得住的時候,退守魚復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就連彭羕本人都不得不承認,法正的建議看似荒唐,卻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在大家意見趨向一致的情況下,曹操肯定了彭羕的考慮有合理的成份,即使必須放棄巫縣,也不能不戰而走。他擬定了一套作戰計劃,安排人從水陸兩路接應巫縣守軍撤退,並決定親往巫縣督戰,確保撤退時不會發生意外,出現無謂犧牲。

見曹操如此體恤士卒,諸將都很敬服,紛紛表示血戰到底的決心。

……

孫權這一路走得不太順利。

與孫策分別不久,就遇到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為了安全起見,剛剛起航的大軍不得不尋找停泊之處,蓬勃的士氣就像被一團燒得正旺的火,被大雨淋得連煙都不剩一絲,實在令人沮喪。

其後的旅程也不太順利,幾次遇到大雨,耽擱了不少時間。趕到巫縣境,進入巫峽時已經是六月末,正是雨水最多的時候。巫山的雲雨在詩人的眼中有多麽迷人,在他眼中就有多麽可惡,就連兩岸連綿的巫山十二峰都像是在對他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