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3章 所見略同(第2/4頁)

朱桓隨即集結諸將,擬定作戰方案。

黃月英和秦羅也忙著實施計劃,在礁石上建造大型絞車,拖曳大型戰船上行。

與此同時,孫策命衛覬入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沈彌投降。

沈彌沒有答復。據衛覬說,沈彌很糾結,他的確沒有死戰之心,但他的家人在成都,也不會輕易投降。他還擔心降將處境艱難,尤其是兵臨城下之後投降的人,所以顧慮很重。

孫策沒有繼續勸降,知道沈彌沒有死戰之心就夠了。

吳軍緊鑼密鼓的準備作戰,並派出斥候分隊清理、驅逐附近的蜀軍細作,戰鬥一觸即發。

……

赤胛城。

彭羕快步走上城墻,來到正在議事的曹操、法正面前,躬身行禮。

法正也沒多說什麽,遞過來一張紙,紙上畫著一幅圖。彭羕接過一看,略作思索,便明白了,贊了一聲:“妙!能想出這個辦法的人真是天才。”

曹操哈哈一笑。“唯英雄識英雄,永年,你可知道想出這個辦法的人是誰?”

彭羕連連搖頭,卻將目光轉向了法正。圖雖然簡略,但構思卻極巧妙,他幾乎可以斷定不會是法正的設計。法正精於人心算計,卻不太擅長這類實學,甚至有些不為然。他剛才那句指向不明的贊美只是為了維護法正的面子。

經過上次的教訓,他知道暫時不宜與法正發生沖突。蜀王現在離不開法正。

“不是我。”法正有些無奈,卻只好裝作看不出彭羕的示威。“這是吳國大匠黃月英、秦羅兩個人的設計。永年,你覺得能用?”

彭羕又仔細斟酌了一番。“應該能用。其實這和纖夫拉纖的道理一樣,只不過利用了礁石為基礎,用水力代替人力,更為經濟,也有擴展的空間。只要增加絞車的數量和尺寸,就能牽引更大的船。”他隨即皺起了眉。“這麽說,吳軍是想將大型戰船拉上來?”

法正擡起手,撓了撓眉梢。收到秭歸送來的消息,他就覺得不妙。如果吳軍能夠將大型戰船拖曳到秭歸,秭歸三城將面臨吳軍優勢軍械的打擊,能堅持的時間就短了。更重要的是,當初與文布等人約定固守三個月的前提就是吳軍的大型戰船無法逆流而上,如今預期落空,約定恐怕也無法遵守了。

沈彌、婁發等人或許還會猶豫,文布、鄧凱易幟的可能性大增,他們受到的約束本來就小。

如果秭歸堅守不到三個月,孫策會在汛期到來之前抵達巫縣,直接對蜀軍造成壓力。

法正與曹操商量,一方面要想辦法增援秭歸,拖延吳軍進攻的速度;一方面要加快戰事準備。從各種跡象來看,直接對峙可能會比預期來得更早。

曹操也不敢怠慢,要求彭羕盡快想出辦法,最好能造出幾件厲害的武器,對吳軍形成威脅。吳軍屢屢利用技術的優勢解決問題,蜀軍如果不還以顏色,勢必對士氣造成影響。

彭羕答應了,卻很勉強。他自己心裏有數,讓他仿制或者做些小的改進都沒問題,可是要他自己打造一些以前沒有過的軍械,著實有些困難。

法正用眼角余光看到彭羕的窘迫,暗自冷笑。

曹操垂著眉眼,悄悄地嘆了一口氣。形勢如此危急,內鬥依然不止,國之將亡啊。

……

經過十幾次調試,吳軍的隨營工匠在礁石上建起十幾座大型絞車,將十余艘大型樓船送到了秭歸城下。

緊接著,拋石機和重弩被裝上了船,並進行了幾次試射。十斤重的鐵丸像雨點般的從天而降,將秭歸城的南門城樓打得千瘡百孔,發出一連串的悲鳴後,半個屋頂被掀翻,木頭、瓦片從城頭傾倒,煙塵彌漫。

城墻被鐵丸砸得轟轟作響,宛若地震。

城上下的蜀軍將士嚇得目瞪口呆,汗如漿出。

文布癱坐在城墻一角,看著從煙塵中漸漸露出的城樓殘骸,嘴巴張得大大的,吃了一嘴灰,卻毫無感覺。他的整體身子都麻了,臉上全是血,剛剛有一枚鐵彈擦著他的頭頂飛過,砸斷了盔纓,帶著頭盔扣在他臉上,刮開一道口子,鮮血直流。

早就聽說吳軍的軍械天下第一,無堅不催,以前只當是說笑,今天算是真正體驗到了。

雖說這些鐵丸沒能直接摧毀秭歸城,但城上慘不忍睹的情形還是給了他當頭一擊。幾個親衛被鐵彈擊中,當場斃命,連一聲慘叫都沒來得及發出。

文布腿腳發麻,半天沒能爬起來,也不敢爬起來。吳軍這次射擊就是沖著他來的,他的甲胄與普通將士不同,身邊又跟著一群衣著光鮮的親衛,並不難辨認。

這次逃過一劫,但下一次還能不能有這麽好的運氣,他不敢說。

這樣的鐵丸只要挨上一下,不死也殘。為了曹操,為了曹操封的侯,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