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5章 知音(第2/4頁)

與他相比,只知道從百姓頭上收田畝錢的漢靈帝就是個土財主。

盡管如此,即使膽子最大、思想最激進的賢良文學也不會指責孫策。別的且不說,天子後宮之數限於十二,這一點即使以節儉著稱的光武帝也自愧不如,也許只有傳說中的聖王可以做到。

比如娶了娥皇、女英的舜帝。

在一片頌揚聲中,也有一些不怎麽動聽,甚至讓人覺得別有心的暗流。

孫策平定江南之初,曾有“舜避丹朱”的說法,如今孫策駕臨君山,又有人提起了舜帝,只是並非贊揚,反而透著一絲惡毒。

君山除了洞庭山這個別名之外,又被稱為湘山,據說舜帝南巡時曾在這裏駐留,後來死於九嶷山,娥皇、女英南下尋夫,最後就葬在君山。時至今日,孫策還能看到據說是娥皇、女英埋骨之處,而山上也隨處可見淚點斑斑的湘妃竹。

有人便說,孫策駐駐君山不祥,當另置行在,比如去洞庭湖的東岸長沙國。

這個提議含義豐富,可供解讀的余地極大,也讓追查源頭變得不切實際。

負責軍情的郭嘉向孫策匯報了這個消息後,孫策很快做出決定。

查什麽查?這還用查嗎?這就是曹操、法正的陰謀,讓人把辛評、秦宓叫過來罵一頓。

郭嘉心領神會,問道:“讓誰去比較好?秦宓口才很不錯,一般人未必是他對手?”

孫策一看郭嘉陰險的笑容,就知道他有備而來。“你有合適的人選?”

郭嘉笑容燦爛。“孔融。只是孔融現在是翰林院的著作郎,身份不太合適。”

孫策明白了郭嘉的意思。作為成名多年的名士、大儒,又是孔子之後,對新生的大吳也算配合,孔融只做一個著作郎確實有些不太合適。五十多歲的人,和一群二三十歲的小夥子聚在一起,也有些格格不入。

“他送了你多少禮?”孫策笑道。

“他答應收犬子郭奕為弟子,教導犬子文學詩賦,不收臣西席錢。”

孫策忍俊不禁,卻又嘆了一口氣。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郭嘉春風得意,唯一不滿足的就是兒子郭奕。作為孫尚香的發小,郭奕落下了極大的心理陰影,堅決不肯從軍,連軍師處、軍情處的大門都不肯邁一步,讓郭嘉這位前任軍師祭酒、現任軍情祭酒很無奈,也讓鐘夫人咬牙切齒,發狠要再生一個兒子,繼承郭嘉的事業,卻一直未能如願。

只是辛苦了郭嘉。

讓郭奕拜孔融為師,也是一個解決之道。孔融那脾氣雖然臭了些,學問卻是極好的,名聲又大。有了這麽厲害的師門,以後郭奕在讀書人中肯定能混得開,也能提升一下郭家的層次。

陽翟郭氏以律令傳家,事功很強,文化修養和荀、陳等一流大族相比還是略遜一籌。

孫策突然說道:“孔融的女婿是去年的泰山郡上計吏羊衜吧?”

“是的,他是泰山羊家的人,其父乃是懸魚太守羊續,其兄乃是禦史羊祕,就是前年被伯言推薦到禦史大夫府,連續兩年考績為最的羊祕。總的來說,羊家現在不僅和陳留蔡氏、魯國孔氏是通家之好,和陽翟鐘氏、郭氏交情也不錯。”

孫策有些詫異地轉頭看了郭嘉一眼。他正有此疑問,沒曾想郭嘉主動承認了。

郭嘉苦笑著聳聳肩。“與其別人進言,不如臣自己交待了。”

孫策嘴角輕挑,笑了兩聲。“你倒是實在,卻把難題留給了朕。你倒是說說,朕是答應呢,還是不答應?這盤根錯節的,很難讓人不聯想啊。若是讓人以為朕要改弦更張,效光武帝故事,豈不誤事?”

郭嘉的額頭沁出了汗珠,神情窘迫。

孫策轉身看看西側。“行百裏者半九十。奉孝,眼下就慶功是不是太早了些?”

郭嘉愣了片刻,連忙跟了過去。“陛下,臣明白了。”

孫策轉頭看著郭嘉,似笑非笑。“說來聽聽。”

“臣?”郭嘉眨了眨眼睛,突然一拍額頭,哈哈大笑。他擡起手,指了指孫策,隨即又意識到不妥,連忙將手收了回去。“陛下,臣誤聽婦人之言,險些壞了陛下的大事。臣明白了,臣明天就將犬子送到軍師處,與皇長子做伴。”

孫策不置可否,哼了一聲。“學點詩文歌賦也不是壞事,只不過好詩不是想出來的,而是嚷出來的。胸中若無丘壑,作詩也不過是無病呻吟。就像那些被人視作珍寶的奇花異草,看似爭奇鬥艷,賞心悅目,其實虛弱得很,風一吹,雨一打,便零落成泥。”

郭嘉忍著笑,連連點頭。

孫策忽然站住,轉身看著郭嘉。“奉孝,你早有主張,只是討朕一道口諭,好回家交差吧?”

郭嘉哈哈一笑,拱手作揖。“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