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4章 知我者誰(第3/4頁)

看到這一幕,他大概知道原因了。

這個原因不是簡單地說哪個對,哪個不對,而是這兩人理念不同。

劉先是個典型的儒生,什麽事都要先講究合乎禮法,先問能不能做。孫權雖然讀書不少,卻是個務實的人,做事講究實際利益,只問該不該。

從另外的角度來說,劉先大概也有代天子管教長沙王的意思。整個吳國都知道長沙王與其他宗室不同,要嚴格管教,不能讓他肆意妄為。有些事,天子不方便出面,國相卻可以。何況劉先也是按朝廷制度來做,並非刻意針對孫權,自然理直氣壯,有時候尺度難免嚴苛一些。

而孫權偏偏又是個敏感而強勢的人。在孫策身邊,他有時候都會按捺不住,到吳太後面前抱怨幾句,發發牢騷。如今回到自己的封國,還要受人管,一次兩次也就罷了,三次四次,甚至可能一直如此,他豈能心甘。

如此一來,沖突也就在所難免了。

“仲謀,長沙現有多少兵船?”

孫權欠身道:“回陛下,共有將士一萬又三百五十一人,大小戰船一百九十七艘,戰馬三百三十五匹。”

“甲胄齊全嗎?”

孫權猶豫了片刻,有意無意地看了劉先一眼。“不全。共有甲五千五百一十七副,兜鍪一千七百二十五頂。此外,弓弩、刀矛還缺一些,六石以上的重弩一具也無。”

“長沙國沒錢?朕看長沙上計簿,冠於楚州,為這一萬多人備齊甲胄器杖應該不難吧。”

劉先拱手。“陛下,臣有罪。”

孫策笑了。“劉相何罪之有?”

“長沙王在國內征兵,逾於詔書所限,臣身為國相,既不能阻止匡正,又未上書朝廷,愧對陛下信任,當伏鈇質,以明法典。”

“朕賜長沙王歸國的詔書中沒有限定長沙王征發的限額吧,長沙王征兵萬余,雖然不少,卻算不上逾制,劉相不必如此。”

“陛下雖未明言定額,卻非全無制度可循。依陛下詔書,宗室封於內郡者,不得統兵。故長沙王雖在長沙國內征兵,卻非制度所允,唯陛下詔書臨時所制。陛下詔書中授長沙王以先鋒之任。先鋒之將,循例不過統兵千余,最多不可過三千。再加上部曲三百,總數為三千三百人。長沙王部曲乃太後所贈,可不在其例,但逾萬之兵,實在太多,臣不敢如數撥付甲胄器杖。”

他頓了頓,又道:“依律,長沙國武庫存甲不得超過三千,兜鍪不得過千。擅自增加,形同謀逆。”

……

“一萬多?”吳太後眉心緊蹙,臉上的笑容迅速散去。“你征了這麽兵?”

孫權再拜。“臣也沒想到長沙百姓如此熱情,想來一是先君遺澤尚在,二是陛下新政尚武,是以踴躍從軍,勇於征戰。”

吳太後陰著臉,半天沒說話。

她原本挺高興的。

孫堅征戰一生,在長沙太守任上封侯,她曾在此住過幾年。這次跟著陛下親征,來到長沙,看到不少故交,又聽說孫權名聲不錯,覺得孫策雖然待孫權不像待其他弟妹親近,封孫權為長沙王卻極為妥當。

孫堅生前就有意將爵位傳給孫權,以彌補他的遺憾。

可是聽說孫權征了一萬多兵,甚至因此和長沙相劉先起了沖突,她很不高興。

劉先是楚州名士,他指責孫權所為近似謀逆,自然不會信口而言,孫權這麽做的確不妥。長沙王是內郡藩王,本不能領兵,孫策格外開恩,命孫權為先鋒將,特許領兵之權,已經是法處開恩。孫權借此大肆征兵,逾萬人,未免不知進退。

何況她覺得孫權並沒有統兵萬人的能力,至少他以前的戰績沒能證明他有這樣的能力。貪多不爛,這讓她很擔心孫權的心態。她一度以為孫權認識到了錯誤,現在看來,似乎並非如此。

“縱使百姓感激你父親和陛下,也當有節制。人言可畏,劉國相老成之謀,你當聽取才是。”吳太後不由分說,做了決定。“我雖老,卻還記得陛下許你從千人校尉做起。陛下詔書,豈可輕易更改,你挑選一番,將人數控制在千人以內,再留千人備用,足矣。”

孫權急了,拜倒在地。“太後……”

“不用多說,就這麽定了。”吳太後喝了一聲,揮揮袖子。“我累了,就不留你用膳了。”

孫權看著怒容滿面的母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咬咬牙,閉嘴了嘴巴,將即將湧出來的淚水硬生生憋了回去,再拜,起身退出。

聽著孫權沉重的腳步聲消失不見,吳太後余怒未消,拍著椅子扶手,對孫大長公主說道:“妹妹,你說我是不是又錯了,這孩子……心浮氣躁,急功好利,能上戰場嗎?”

孫大長公主伸手過來,輕按吳太後的手背。“太後英明,還是穩些的好。陛下知人善任,叔弼、尚香都是他栽培多年的人,多年征戰,又安排了陸遜、鐘繇、諸葛亮那樣的人才做參謀,這才委以左右都護之任。就算是子瑜(徐琨),也是歷練多年之後才授重兵,委以一方之任。仲謀若想做萬人之將,也該沉下心來磨礪幾年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