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7章 父子(第2/2頁)

曹昂與陳宮商量後,接受了曹操的命令,委任樂進為漢中太守,全面負責漢中防務。他對樂進說,形勢艱難,漢中怕是守不住,必要的時候放棄南鄭,退守白水關,擋住吳軍通往成都的路即可。

樂進接受了命令,向曹昂保證,但使有一兵一卒在,絕不讓吳軍通過白水關,威脅成都。

曹昂迅速調整兵力,收縮防線,然後帶著一萬精銳離開了南鄭,翻越巴山。

七月下旬,曹昂趕到宕渠,與曹操相見。

看到曹操的第一眼,曹昂就驚呆了。眼前的曹操頭發花白,神情憔悴,看起來像是年逾花甲的老人,實際上他剛剛五十。

“父王,你怎麽……”

曹操挽著曹昂的手入座,苦笑道:“子修,接到你的書信,孤也是愁白了頭啊。孫伯符這一計甚是高明,孤是讓你走也不是,讓你留也不是,進退兩難。”

“父王,是兒臣無能,不能為父王分憂,反讓父王受累了。”曹昂鼻子一酸,落了淚。

“子修啊,你錯了。”曹操撫著曹昂的手,眼神欣慰。“孫伯符當世英雄,眼界極高。若你真是無能之輩,孫伯符怎麽會將妹妹嫁給你,又何必動這麽多心思,軟硬兼施,一心想勸降你?正因為你德才兼備,忠孝雙全,他才這麽重視你,不希望你為孤助陣。有兒如你,孤便已經勝了他一籌。將來九泉之下,亦可無愧孫文台,俯視袁本初、袁公路兄弟。”

曹昂心情復雜,滿肚子話,卻不知道怎麽開口。

曹操卻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子修,你是不是想勸我休戰請降?”

曹昂點點頭。這一路上,他思前想後,覺得這是最好的解決之道。“父王當日與孫伯符一會,便引為知己。十年過去,天下大勢如此,漢中、巴蜀雖是高皇帝龍興之地,孫伯符卻非當年霸王。以父王之見識,當不至於以為益州可獨全。既然如此,還不早降,使益州免於戰亂,而全個人陰德,以庇子孫。”

曹操笑了,起來來回踱了兩步,在檐下站定,仰著看著陰沉沉的天空。

“子修,你雖仁孝,見識卻稍遜孫伯符一籌。”

曹昂倒是不介意。“孫伯符當世豪傑,兒臣當日一見,便深自佩服,不敢妄想與之比肩。”

“是啊,不僅是你,我亦如是想,所以他能在十年間君臨天下,而你我父子雖苦苦掙紮,仍難免為其所虜。”曹操長嘆一聲,苦笑道:“現在不是我不願降,而是孫策不願我降。”

曹昂急道:“父王何出此言……”

曹操擡起手,示意曹昂稍安勿躁。“這十年來,吳軍戰無不勝,軍中驕氣日增。新政推行卓見成效,卻也有不少弊端隱患,各州郡世家受新政之利,卻貪心不足,暗地裏大做手腳,以圖厚利。此等人,僅憑說理是不夠的,只能行霹靂手段。可是孫伯符那人什麽都好,唯獨過於面善,下不得狠手,只好借親征益州這個由頭來做。”

曹操哼了一聲,冷笑道:“這時候我請降,他豈能答應?”

曹昂目瞪口呆,半天才反應過來,卻依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聽曹操這意思,孫策親征不是為了攻取益州,反倒是為了清理內政?

“這……”曹昂結結巴巴地說道:“父王,這未免……”

“匪夷所思?”曹操臉上的自嘲之色更濃。

曹昂面紅耳赤,點頭也不是,搖頭也不是。他目不轉睛地盯著曹操,希望從他的臉上看出一些破綻。他覺得曹操這理由太牽強了。吳國新肇,肯定會有不少問題,但孫策卻不是什麽面善之輩,他當初殺豫州世家可是殺得血流成河,小兒不敢夜哭,何必需要借親征益州來處理這些事。

這豈止是用牛刀殺雞,簡直是用幹將、莫邪殺雞,代價也太大了。

見曹昂這般模樣,曹操也沒說什麽,轉身看向陳宮,借著背對曹昂的機會,眨了眨眼睛,向陳宮遞了個眼色。“公台,你以為呢?”

陳宮佯作不見。他暗自佩服曹操,居然想出這樣的理由來說服曹昂,不僅曹昂被震得無言以對,連他都有些信了,而且越想越覺得曹操的分析有道理。

他思索良久,一本正經地說道:“臣以為大王一語中的,實乃千金不易之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