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2章 最後的機會(第2/2頁)

“既然決定了,就不要猶豫,早點準備吧。”孫策擡起手,拍拍孫權的肩膀。“長沙是父親征戰過的地方,威名尚在,你這次去長沙征發士卒,從軍征戰,不要辜負了他的英名。”

“臣盡力而為。”

“嗯。”孫策微微頜首,收回手,轉頭看向遠處。“在家為兄弟,在朝為君臣。你如果有什麽需要我出面的,現在就提,等到了長沙,怕是不太方便。叔弼雖好說話,孔明卻不是一個隨便的人。”

孫權深吸了一口氣,又緩緩吐出來。他何嘗不知道去長沙征兵的難處,只是他實在沒有更好的選擇。

“多謝陛下關心。臣舉止狂悖,已經讓陛下為難了,不敢再做份外之求。剛剛太後說,資助臣五百部曲,護臣周全。太後一片愛心,臣不敢推辭,只是五百部曲實在太多……”

“不多。”孫策打斷了孫權。太後送了五百部曲,他總不能說太多,非逼著孫權撤減一些。既然同意了讓孫權回長沙征發士卒,他就不打算在這些細節上計較。“藩王將兵,於例不合,難免有一些意見。你好好打,不要讓我被人指後脊梁。”

孫權驚出一身冷汗,連忙躬身行禮。“累及陛下,臣無地自容。”

他很清楚,孫策登基之際就有明詔,封在國內的藩王不治民,不治兵。計劃將來出征海外的藩王則一直沒有正式封王,孫翊、孫尚香如此,袁耀也是如此。孫策封他為長沙王,本來就有阻止他統兵的可能,現在他堅請出兵,孫策是有足夠的理由撤藩的。

之所以沒這麽做,一是照顧他的面子,二是留下後路。一旦他作戰不利,隨時可以免去他的兵權,讓他以長沙王就國。到了那時候,任誰都不能說孫策寡恩,只會說他不自量力。

孫策笑了兩聲,又問道:“仲謀,若是將來有機會統兵,出海征伐,你想去哪個方向?”

孫權思索片刻,搖搖頭。“臣還沒想過。陛下覺得哪個方向比較合適?”

孫策想了想。“南方吧。叔弼向東,尚香向西,你向南。太史慈是安南大都督,但他不會走得太遠,最多交州之外五千裏。你如果有興趣南下,五千裏之外,任你橫行。如何?”

孫權眉頭微蹙,沉吟道:“交州之外五千裏,還有人煙嗎?”

孫策瞥了孫權一眼。“你沒聽徐公河說嗎?按照他們的計算,大地為球,直徑近三萬裏,繞地一圈約十萬裏,交州向南五千裏剛過南北分界之赤道。且南方溫暖,總比北方冰天雪地要適宜生存,想來人口不會少。縱使不如中原戶口稠密,半球之地也不會少於一大州。”

孫權眼睛一亮,笑了一聲。“陛下所言甚是,那臣就先謝過陛下了。”

“不用謝。能不能去,還要看你有沒有這個能力。”孫策無聲地笑笑。“畢竟是未服王化的蠻荒之地,就算有人,想必也比長沙的蠻越更野。你若是沒有那樣的手段,難免會有人以為我借征伐之名流放你。人言可畏,我也不得不防。”

孫權眼珠轉了轉,欲言又止。

孫策沒有再說什麽,示意孫權別送了,下了台階,回自己的行宮去了。

孫權站在台階上,拱著手,看著孫策走遠,眼神閃爍不定。他回想著孫策剛才的話,越想越不安。孫策是真如他所說的那樣給他最後一次機會,還是別有用心?

他猜不透。

不過,有一點他很清楚。不管孫策是怎麽想的,這都是他的最後一次機會。如果再抓不住,以後連開口都沒有理由了,就連母親吳太後都不會支持他,更別說其他人。

想想姑母剛才的態度。

勝負榮辱,在此一舉。

孫權在廊下站了片刻,漸漸直起了背,轉身回殿。吳太後正和孫大長公主說話,見孫權回來,殷切的目光投射過來。“仲謀,與你皇兄談得如何?”

孫權露出春風般的和煦笑容。“有阿母出面,自然無往不利。皇兄答應了,我明日便起程去長沙,預先做些準備,恭候母後和皇兄大駕。這次出征,連累母後辛苦,兒臣實在是過意不去。”

吳太後擺擺手,欲言又止,一聲長嘆。“仲謀,既然如此,你也不用多說了,好自為之吧。阿母把醜話說在前頭,這是最後一次,下不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