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0章 不敢想(第2/2頁)

孫策在書案前坐下,瞥了一眼書案上攤開的書,有些意外。

這是一部新版舊書,仲長統所著《昌言》。

仲長統很年輕,但他很聰明,在得到孫策資助後,一心一意的做學問,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年方弱冠便成了真正的學者。在與賢良文學的辯論中,他聲名鵲起,很多人都被他折服,書商看到了商機,主動要求印行他的書稿,並將稿費提高到了破天荒的三百金。

《昌言》是朝廷第一批資助印行的學術專著,因為全是政論,讀者面積有限,只印了一千冊,稿費也有限,只有五金。仲長統還有議郎的官職在身,不缺吃喝,也不在意,拿到稿費後,到書坊定制了一批精裝本,鄭重其事的送了一部給孫策,便覺得此生無憾。

誰也沒想到,這部書還有重印的機會,而且一印就是三千冊,依然供不應求。不管是贊同仲長統的,還是反對仲長統的,都要買一部《昌言》好好研究。覺得這部書好,想多買幾部,帶回去送人也不在少數。一時間,汝陽人人談《昌言》,個個知道仲長統,請教的,挑戰的,提親的,談生意的,幾乎把仲長統的大門擠破。

袁衡之前就讀過《昌言》,現在又讀,孫策多少有些意外。

“這是增訂版。”見孫策盯著書看,袁衡主動解釋道:“增加了幾篇新的文章。”

孫策依著袁衡折好的書角翻開書,看了一眼,是一篇名為《君父》的政論,的確是新文章,之前的版本裏沒有。孫策拿起來,翻到這篇文章的開頭,讀了起來。

文章並不長,不到一千字,卻論述了秦漢史上的幾對皇帝父子,由秦始皇、扶蘇、胡亥說起,直到漢靈帝、漢獻帝。袁衡看到的是漢高祖、漢惠帝這對父子。看折痕,應該不是第一遍讀,甚至不是第二遍。

對孫策來說,這很正常。這個時代的人寫文章言簡易賅,有些涵義要細品。可是袁衡通常沒這個必要,很少有什麽書需要她讀兩遍。

“有感想?”

“臣妾膽小,不敢想。”袁衡抿嘴而笑,難得地和孫策開起了玩笑。

宮女端來了水,孫策洗漱完畢,重新坐了下來,拿起書。“皇家無父子,是不是後悔了?”

“習慣了。”袁衡在一旁坐下,輕輕將頭靠在孫策肩上,幽幽地嘆了一口氣。“豈止是皇家,世家大族也一樣。若非爭權,臣妾阿翁也不至於兄弟反目,至死不能相容。不過這也看人,陛下高瞻遠矚,首立退位之制,將來必能父慈子孝,各盡天倫。”

“既然如此,那你又嘆什麽氣?”

“臣妾擔心陛下功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嗣君不及陛下萬一,難免有周亞夫之事。”

孫策眼神微閃,沉默了片刻,放下了手裏的書。類似的話,他已經聽楊修說過了,此刻袁衡又說,看來他們已經通過氣,取得了共識。至於仲長統新增的這篇文章又在其中起到了什麽作用,又是誰影響了誰,一時卻難以判斷。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件事關系到皇位傳承,的確不容忽視。即使沒有袁衡影響,賢良文學們也會討論這個問題,仲長統不寫這篇文章,也會有別人提出類似的議題。

“這可怨不得我。”孫策伸手攬住袁衡的肩膀,輕輕晃了晃。“誰讓你這麽久才生,要是早生幾年,我還能帶著他上陣,現在就算我抱著他上陣,也沒什麽用啊。”

袁衡忍不住白了孫策一眼,笑道:“陛下,你這可是欲加之罪,臣妾豈敢怨陛下。”

“是啊,怨還是怨的,只是不敢說而已,對吧?”孫策哈哈大笑,靠在憑幾上,將袁衡橫抱在懷中,輕輕搖晃著。“不管你們怨不怨,這件事呢,的確是我當時讀書少,疏於考慮,有些激進了。不過你也不用急,還有三十五年時間,肯定能想出解決的辦法。至於紹兒,有你這麽聰慧的母親,他絕不會是個無能之輩,三十五年之後,他一定會是一個優秀的嗣君,我還指望著他青出於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