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8章 閻圃(第2/3頁)

可是這一切都白費了。

看到這張傳單,黃忠放了心。徐晃做事還是穩的,連傳單都事先準備好了,又怎麽可能輕易讓人抓住把柄。他讓人請來張魯,將徐晃的軍報和傳單給張魯看,張魯一時也分不清真假,只好勉強答應了。

黃忠趁勢打鐵。“嗣師覺得我大吳對待百姓的政策如何,巴郡的百姓能踴躍納糧嗎?”

張魯無話可說,表示將盡力而為。

黃忠隨即與張魯商議,讓他派人去巴郡籌集糧食。大軍已經越過大巴山,進入巴郡,與曹操決戰在即,糧食是重中之重,不妨多派些人去。如果能籌集到的足夠的糧食,功勞不亞於臨陣斬將奪旗,將來一定會上報朝廷,為這些有功之士請賞。

張魯有些心動了,返回大營後,與閻圃商量,派哪些人去籌糧。

閻圃沉吟了許久,對張魯說道:“嗣師以為,天下歸吳還是歸蜀?”

張魯不解地看著閻圃,片刻之後,他笑道:“這還用問嗎,自然是歸吳。”

“既然如此,那眼前就是嗣師立功的大好機會,千萬不能錯過。”

張魯不解,請閻圃細說。閻圃說,徐晃的解釋聽起來很合理,但這裏面有問題,而且不管怎麽說,徐晃的部下與巴人發生沖突是事實。這個仇,巴人一定會報,就算現在不報,遲早也會報。

黃忠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不願意這些人還留在身邊,以免發生意外。只是他不好明說,所以才讓張魯派人去巴郡籌糧,實際上就是想把一部分巴人支得遠遠的,能不能籌到糧食倒是次要的。

所以,你要盡可能的將可能叛變的將領都派出去,讓黃忠放心,以便他一心一意地與曹操作戰。若非如此,黃忠不僅會擔心那些人的忠誠,先下手為強,還可能懷疑你,連你一起殺。

張魯恍然大悟,嚇出一身冷汗。

就在這個時候,王稚、趙升趕到軍中,向張魯傳達了盧夫人的意思,盡可能爭取立下戰功。

看完了盧夫人的親筆信,張魯不再三心二意,觀望成敗,決定協助黃忠打好這一仗。

按照閻圃的建議,張魯召集諸將議事。他首先拿出徐晃的軍報,解釋了與巴人沖突的真相。這些將領雖然不怎麽信,可是面對證據,他們也沒法斷定事情的原委,只能將信將疑。

張魯隨即又轉達了黃忠的命令。為了讓這些將領心動,他還做了些自由發揮,大講了一番天下形勢。吳蜀實力懸殊,蜀王根本不是吳王的對手,天下十三州,已經有十二州歸吳,只剩下一個益州也支持不了多久。這是天下太平之前的最後一戰,也是我們立功的最後機會,我們一定要抓住。

在西城時,幾次演習,我們都不是吳軍的對手。上了戰場,估計也輪不到我們立功。可是有一點,吳軍不如我們,那就是籌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能籌到糧食,首功就是我們的。

諸將之中,有人信以為真,摩拳擦掌地想立一功。有的人雖然不信,卻也覺得試試也無妨,籌糧總比作戰安全得多。更有人認定徐晃亂殺無辜,正想找機會離開,現在可以借著籌糧的機會名正言順的走,自然求之不得。

很快,張魯就派出了十幾名將領去籌糧,只留下幾個自己信得過的。那些與被殺巴人有關聯的幾乎都被派了出去。至於他們是去籌糧,還是去投曹,他就管不著了。

收到張魯的回報,黃忠很滿意。得知是閻圃的建議,黃忠頗感意外,請閻圃來見。

與閻圃聊了幾句後,黃忠立刻意識到閻圃比李嚴更適合做軍師,便主動向張魯提出,希望能將閻圃借調到中軍,協助處理軍務。

張魯雖然有些舍不得,卻還是答應了。

黃忠向閻圃問計。

見黃忠誠懇,閻圃也沒有推辭。他對黃忠說,曹操親率主力而來,既是危險,也是機會。如果能擊敗曹操,蜀國就沒有反擊之力,非降則亡。退一步說,就算不能擊敗曹操,只要保持不敗,拖住曹操,也是為其他各路大軍創造機會。將來論平蜀之功,中領軍必是有功之人。

黃忠苦笑道,我能力不夠,生性又魯莽,辜負了陛下的信任,哪裏還有臉面爭功。只是將士辛苦,若能立功受賞,也不枉這千裏跋涉。如今軍糧不足,先生可有解決之道?

閻圃說,原本宕渠是最好的補給點,現在宕渠被曹操占據——宕渠雖是縣城,卻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軍又長途跋涉而來,沒有大型攻城器械,強攻是不可能的——只能另想他法。

辦法有兩個:一是向當地百姓籌糧,二是奪敵之糧。

籌糧不能像徐晃那樣向部落籌糧,而是向當地大族借糧。一是山裏的部落分散,糧食也有限,費心費力,收獲卻有限。大族則不然,他們實力雄厚,余糧較多,只要有幾家肯借,支持大家十天半個月的不成問題。此外,他們不僅能借糧,還能借兵,協助大軍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