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7章 逆境(第2/2頁)

否則他的仕途就到此為止了。不管是軍師還是統兵將領,出現這麽大的失誤,簡直就是自毀前程。

現在轉機來了。徐晃派兵劫掠,激怒了巴人,有可能引發張魯部叛亂。當著諸將的面,李嚴嚴厲的批評徐晃不識大體,不僅沒有按照事先的計劃迅速奪取宕渠,補充軍糧,反而派兵劫掠山裏的部落。一個部落能有多少人口,能有多少糧食?就算將附近的部落全部殺了,也無法籌集到足夠的糧食,反而引發了內亂,後患無窮。

如果張魯的部下真叛變了,別說攻取巴西郡,僅是這一萬叛軍就夠他們頭疼的。正面作戰,吳軍當然沒什麽好怕的,可現在是在山裏,又是在巴西,地形不熟,取勝並非易事。

李嚴建議,不管徐晃有沒有劫掠巴人,僅憑貽誤戰機,沒有及時攻取宕渠這一條,就應該軍法從事。

諸將中不乏支持李嚴的人。他們也清楚,形勢危險,立功的機會很渺茫,必須有人出來承擔責任。徐晃是襄陽督,又是前鋒將領,有承擔後果的資格。只要將責任推到徐晃身上,他們就安全多了。

面對亂了方寸的李嚴和一反常態的諸將,黃忠的臉色比面對張魯時還要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