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3章 紙上談兵(第2/3頁)

孫策哈哈一笑,也沒有勉強杜夫人,只是讓她再仔細考慮一下,寫成文書進上來。

杜夫人又驚又喜,躬身領命。

……

孫策命路粹將杜夫人打聽到的消息轉告沮授、郭嘉等人。

得知盧夫人已經派王稚趕去前線,大家都松了一口氣。只要張魯的部下不添亂,黃忠就可以一心一意的解決外部問題,糧食也好,曹操也罷,都不如內部隱患的殺傷力大。

甚至有人開始暢想起黃忠揮師突進,直抵江州的情景,尤其是荊襄系的軍師、軍謀。

孫策聽到路粹回報,勃然大怒。

軍師處太輕敵了,簡直是將戰事當兒戲。

軍師處負責的不是具體戰術,而是戰略層次的謀劃,是廟算。廟算時不能太樂觀,將勝利寄托於對手的愚蠢或者意外,寧可保守一些,也不能太孟浪激進。即使解決了張魯的忠誠問題,黃忠部面臨的困難還很大,不排除還有全軍覆沒的可能,豈能如此樂觀?

孫策命孫權擬詔,沮授、劉曄管理不力,各罰俸半年,並下令軍師處分成紅藍兩隊,互相對抗,模擬前線的形勢。並對每個人進行評議,表現最差的十人免職,到軍中為普通文吏,親身體驗一下什麽是戰爭。

孫權吃了一驚,站著不動。

“愣著幹什麽?快去!”孫策厲聲喝道。

“陛下。”孫權一撩衣擺,跪倒在地。“臣敢請陛下暫息雷霆之怒,聽臣一言。”

孫策眼神淩厲。“你想說什麽?”

“因中領軍部突入巴中之事,軍師處、軍情處日夜操勞,憂慮深重。偶得佳音,心中歡喜,難免形於顏色,本是人之常情。縱然有過,也不過是小有過失。陛下若因一兩句傳言便予重責,此後軍師處固然人人謹小慎微,卻也因此失了銳氣,豈是陛下所願?”

孫策轉頭看向路粹。“是這樣嗎?”

路粹很郁悶。孫權這話暗指他傳話不實,有小題大作之義。若是旁人,他當場就要反駁。可孫權是陛下的親弟弟,又奉詔主持文牘事,等於他的上司,他還真不敢輕易得罪,只能自認倒黴。

“臣以為長沙王所言有理,小過大責,容易引起誤會。”他咽了口唾沫,又道:“臣所見不明,措詞不當,請陛下責罰。”

孫策狐疑的目光來回掃了掃,思索片刻,揮了揮手。“即使是無心之失,也是心有輕敵之意所致。罰俸暫免,相互對抗照行。”他頓了頓,又道:“軍費開支太大,相府已經提出質詢,讓他們想想辦法,先將軍費降三成下來。哼,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孫權應了一聲,起身走到案前,鋪紙研墨,寫好詔書,請孫策過目後,用了璽,交給路粹。路粹眼神復雜地看了孫權一眼。孫權給他遞了個眼神,揮手命他速去。路粹無奈,匆匆走了。

孫策看著路粹的背影消失在殿門外,回頭看向孫權。“路粹言而不實?”

孫權躬身道:“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臣只是覺得陛下不宜以一人之言傷眾人之氣。臣與路粹皆是陛下左右奔走之人,本就易有蒙蔽聖聽之弊。即使陛下欲對軍師處有所懲戒,亦當以確鑿之罪責之,令人無話可說。”

孫策露出幾分無奈。“你也不用為他說話,他那點毛病也不是什麽秘密。”

“陛下聖明。”

孫策擺擺手。“就算他有所誇大,軍師處的輕敵也是事實。仲謀,諸將爭先,本是好事,可是戰線太長,開支日重,入不敷出,如何是好?國雖大,好戰必亡,這可是歷史教訓。你這些天與賢良文學相處,想來聽得不少吧?”

孫權苦笑著點點頭。“陛下所言甚是,臣的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了。這些賢良文學雖說迂闊了些,卻是忠直敢言之人,話雖刺耳,卻大多秉持聖人教誨,一心為朝廷著想。偶爾有些不中聽的,也是一時義憤。”

“都是些什麽樣的義憤?說來聽聽。”

……

雖然詔書裏沒提什麽,可是路粹去而復返,又傳下這麽一個命令,沮授和劉曄都有些意外。

劉曄懷疑地打量著路粹。“陛下可曾說些別的?”

路粹被劉曄看得不安。他心裏也清楚,就算他不說,孫權為軍師處求情的事也瞞不了多久,遲早會傳到軍師處的耳朵裏,經人之口,難免添油加醋,還不如由他自己說,便將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

軍師處的都是聰明人,即使路粹說得很隱晦,他們還是明白了,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他們不敢說皇帝陛下的不是,也不敢當面把路粹怎麽樣,卻記下了孫權的好。無形之中,孫權賺了一波人品。路粹看在眼裏,有苦說不出。

沮授隨即與劉曄商量,集結軍師處的相關人員,各領一隊進行對抗,輪流擔任假想敵曹操。將軍費削減三成,對眼前的戰局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