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4章 虛實(第2/2頁)

經過幾次激烈的爭論,主動出擊成了諸將的共同選擇。一是從各個方面來看,蜀軍出峽作戰的可能性很大,搶占富庶的荊楚,兵鋒直指中原腹地,爭取主動權,應該是蜀國破釜沉舟的選擇;二是就算這是一計,損失也不會太大,至少不會傷筋動骨。以吳軍的戰鬥力,只要不是孤軍深入,被對方重兵圍困,全身而退還是有把握的。

面對戰意盎然的諸將,黃忠很清楚,他們太需要一場勝利了。如果錯過這個機會,他們將抱憾終身。

黃忠隨即下令諸將集結,除了鄧展按兵不動,防備蜀軍從秭歸方向發起突襲之外,其他諸將向西城進軍。為了確保勝利,黃忠下令征發沔水沿線各縣的民夫,以增加冬季儲備為由,緊急調運了一批軍械和糧食,尤其是消耗量巨大的箭矢。

時值冬季,沔水流量銳減,礁石裸露,行船更難。為了運輸這些物資,消耗的人力、物力都要比平時多不少,不少船觸礁沉沒,辛辛苦苦運來的軍械、糧食被水沖走,心疼得民夫、纖夫們跺著腳罵人。

黃忠每天都會收到相關的報告,知道有大量的軍械、糧食被水沖走,還有不少船夫落水身亡,卻無可奈何,甚至不能放松一點要求。戰機稍縱即失,他必須盡快完成物資的準備。一旦心軟,延誤了幾天,也許機會就沒了。

數百裏沔水,就是大軍最重要的血管,雖然充滿了險灘急流,卻不可或缺。

十一月中,黃忠最後一次聚集諸將議事。

雖然還是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但諸將的意見很統一,不管是真是假,總要試一下,不試一下實在不甘心。萬一是真的,這很可能是奪取漢中最好的機會。一旦突破西城,將戰線推進到漢中腹地,可以就地征集軍糧,一直讓他們頭疼的運輸問題就能大大緩解,整個形勢都會有重大轉機。

經過商議,黃忠命徐晃為前鋒,正面進攻,吸引吳懿的注意力,徐庶率部繞到西城身後,準備阻擊來敵,並擔負進一步偵察敵情的任務。一旦發現有詐,立刻退到西城附近,匯合主力後一起撤退,以免遭受重大損失。

黃忠率中軍出戰,文聘留守钖縣,負責後續物資的運輸,並做好參戰的準備。西城艱險,攻取不易,如果損失太大,又有攻克西城的可能,就由文聘率部增援,進行最後一擊。

一切準備妥當,徐晃、徐庶返回駐地,率部出征。

因為無法確定虛實,還要為徐庶爭取時間,徐晃偽裝成例行攻擊,走走停停,用了五天時間,才走過了不到三十裏的路,進入西城。

吳懿站在城頭,看著緩緩而來的吳軍,看著熟悉的徐晃戰旗,臉色陰沉。

他早就收到曹操的命令,知道這是一場誘敵之戰,根本不需要他死守,但他懷疑曹操的真實用意。放棄漢中,誘黃忠進入漢中腹地作戰,拉長吳軍的供給戰,增加吳軍的消耗,看起來很有道理,但細細品味,這裏面卻大有問題。

漢中雖然不如關中,但沔水流經的幾個谷地能養活四五萬戶百姓,就不能養活幾萬吳軍?吳軍向來以精銳著稱,數量並不多,黃忠部的全部兵力加起來不到三萬人,一旦進入漢中腹地,僅是漢中本地的糧食就夠吃了,根本不需要從襄陽調運糧食,消耗只會降低,不會增加。

除非馬騰、魯肅不讓黃忠獨取漢中,也率部進入漢中爭功。

這顯然不太可能,魯肅身為大都督,不需要和黃忠爭功。馬騰只想占著武都,也沒膽量和黃忠爭功。

所以吳懿覺得,曹操這一計看起來是以退為進,實際上是要剝奪他的兵權。他是漢中督,原本駐守在南鄭,曹昂來了漢中之後,他就離開了南鄭,到了西城前線,實際上交出了漢中的控制權。如果放棄西城,他就沒有屬於自己的地盤了。

總不能讓曹昂再交出南鄭吧。

吳懿覺得,妹妹沒能生下一兒半女就是曹操的陰謀。只有這樣,曹昂才能順理成章的成為蜀國太子,才能讓他無法面對曹操的步步侵奪,守西城不行,放棄西城也不行。

當初就不該相信這個閹豎之後。

吳懿一聲長嘆,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