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6章 許靖(第2/2頁)

孫策也贊同這個觀點,讓袁衡注意安全,適度運動,保持身心健康。

到了汝陽,自然有很多人要見。汝南是豫州第一大郡,人口眾多,世家林立,這次獻金中,汝南占了近一半,再加上潁川,占了近八成。這其中,汝陽袁氏、許氏、陳氏,陽翟鐘氏、辛氏,都起到了關鍵的帶頭作用。禮尚往來,孫策自然要對這幾家格外關照一些。

……

在汝陽的行宮休息了兩天後,孫策按照事先的計劃巡視各郡縣,第一站便是參觀許氏印書坊,以示重視文化教育。

許靖親自為孫策解說印書坊的經營情況。他比許劭還大幾歲,看起來卻比許劭更年輕,頭發烏黑,臉上也看不到什麽皺紋,聲音洪亮,中氣很足,舉止之間也看不到太多的唯唯諾諾,笑聲朗朗,應對從容。談起經籍來更是如數家珍,口若懸河。

孫策原本對許靖這個人的印象並不好,見面之後,卻覺得此人不俗,胸中自有磊落。

許氏印書坊的規模不小,印的書也很多,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許家本來藏書就多,許靖又愛書,看到好書就不惜重金收購書稿,印刷不惜工本,紙墨都用最好的,裝幀也用心,品質上佳,深得讀書人喜歡。汝南經濟條件好,有錢人也多,許氏印書坊印出來的書不愁賣,利潤也遠比其他的印書坊高。

看得出來,許靖的小日子過得很滋潤,甚至在孫策主動邀請他到太學任教時,他不顧許劭一個勁兒的給他使眼色,毫不猶豫的一口拒絕了。

“若是太學缺少學者,我倒是可以推薦幾個人。”

孫策不以為忤,笑道:“求之不得。”

許靖隨即推薦了幾個人。這幾個人都有些古怪,既有像張昭這樣擔任南海太守的大臣,也有士燮那樣的敵人,還有伏完這樣被閑置的前朝舊臣,秦宓這樣的益州隱士,算得上不拘一格。

孫策笑容滿面,許劭卻氣得直跺腳。

許靖越說越高興,點評起這幾個人的學問。這幾個人中,張昭、士燮、伏完他都是見過的,秦宓沒見面,但他看過他不少文章,手頭還在印一部秦宓本人自選的集子。許靖將孫策引到書房,一邊解說,一邊從架上取下印好的書籍或者文稿,不大一會兒,寬大的書案上就擺滿了書。

許劭氣得無語,扭頭出去了。他擔心控制不住自己,禦前失禮。

……

孫策接受了許靖的推薦,請許靖寫信,邀秦宓、伏完來汝南。

出乎他的預料,許靖的信還沒發出去,伏完就親自趕到汝南,通過許靖,將一封信送到孫策面前。

信是伏貴人從成都發出的,邀請伏完到成都省親。

關中平定後,伏完一直留在長安沒有離開。他掛念女兒伏壽和外孫,留在長安,可以更快的得到消息。可是這幾年,他派人送了很多信去成都,一直沒有得到伏壽的回復,送信的人連伏壽的面都不一定見得著,還有幾個人莫名其妙的死在半路上。這次突然接到伏壽的家書,又是邀請他去成都見面,他覺得有問題,反復思量後,還是拿不定主意,便去見荀彧,請荀彧幫忙。

荀彧一看這封信,立刻意識到其中的關竅,向魯肅進行了通報。魯肅與賈詡商量之後,覺得這很可能是伏貴人的求援信,建議伏完趕到汝南,親自向天子匯報。

要想救出伏貴人和皇長子,除了大軍之外,只有郭嘉領導的軍情處有這樣的實力。要動用軍情處的力量,只有天子下詔,其他人都無權幹涉。

孫策看完信,召集沮授等人商議。幾個人傳看了伏貴人的書信後,劉曄眼睛一亮,看了孫策一眼,欲言又止。孫策看得真切,心中有些不快。

“子揚,你看出了什麽?”

劉曄搖搖頭。“沒有,只是有些疑惑。”

“疑惑什麽?”

“伏完說他寫了那麽多信,伏壽都沒有回復,臣覺得不是伏壽沒有回復,而是她的回復無法送達伏完手中。這封書信之所以能送出來,自然是得到了曹操的許可,這才一路暢通。臣疑惑的是為什麽曹操會同意,僅僅因為親情不能阻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