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6章 論政(第2/2頁)

“陛下可知這數年來物價的變化?”

孫策笑笑。來自於二十一世紀,他太清楚金融的力量了,物價的變化一直是他重點關注的因素,每年都要各郡縣上報主要物資的價格變化趨勢。這幾年經濟發展迅猛,部分物價也跟著水漲船高,這裏面既有政策引導的作用,也有經濟發展本身的因素。

比如糧價。因為絕大部分土地都在百姓手中,百姓本身吃飯是不需要花錢的,田租的收繳也是不用付款的,因此糧價只對百姓手中的余糧有影響。提高糧價,對以種地為主業的百姓是利好,所以這幾年的糧食價格一路上漲,均價已經由十年前的百錢一石漲到了三百左右。

糧價上漲,讓百姓手裏的閑錢更多,間接地也促進了消費,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都很發達,兒童入學率穩步上升,全民識字率已經從當初的不足百分之一升到百分之三。

糧價上漲當然也有弊端,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種地的收益增加,很多人又動起了兼並土地的心思,各州刺史,各郡縣負責監察的官員也更辛苦,貪腐的問題也有加劇的趨勢。

但這件事與孫權說的有什麽關系?物價上漲,用現在的債務抵沖未來的稅款,商人們並沒有得到好處,反倒失去了利息,其實是吃了虧的。

當然,除了一種情況:通脹。不過這個可能性不大,現在是金屬貨幣時代,貨幣總量是有數的,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暴增。當經濟總量迅速增大時,沒有大量的金屬貨幣投入市場,只會產生通縮,不會產生通脹。眼下的物價上漲只是部分物資,比如糧食、鹽鐵,大部分物資的價格是基本穩定的,甚至不乏部分物價下降,比如海鮮、布匹、紙張書籍等等。

孫策心裏忽然咯噔一下,難道甄麋知道即將有大量的金屬貨幣即將進入市場,物價將迎來一輪暴漲,這才提出這樣的建議,以便從中牟利?

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因為知道貨幣不足可能帶來的問題,他一直很重視尋找黃金,甚至可以說,黃金是出海的重要目標之一。海商在這方面消息最靈通,如果他們偶然發出了某個金礦,卻隱而不報,也不是什麽不可能的事。

“臣弟進行了一些推演。”孫權從旁邊的案上取出一卷紙,鋪在孫策面前,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數字。“據初步測算,在最近的三年內,物價的上漲超出了應有的幅度,預料中的錢荒並沒有想象的那麽緊張,黃金的實際增量與帳目增量有不少的差距,說明有不少黃金進入了市場。臣弟分析了一下,這些黃金可能有三個來源:一是世家豪強的藏金重新流入,一是新出黃金,一是盜墓所得。具體是哪一種,姑且放在一邊,只說這些黃金的影響。按照這個趨勢,如果在未來的十年內有更多的黃金出現,物價的上漲將超過預期,而海商們用未來稅款抵沖債務的提議就有可能從中獲利,粗略估算,至少是一成,最多可達到三成。”

孫權詳細解說自己的推演,孫策靜靜地聽著,心中頗有些詫異。他知道孫權很用功,最近有進步,卻不知道孫權的進步這麽快,特別是數字推算這麽熟練,已經有點經濟專家的感覺。

不得不說,論理政,他還是有些天賦的,不僅僅是體現在權謀上。

孫權沉浸在講述成果的興奮中,沒有注意到孫策的神情。“臣弟以為,十年內發現新金礦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如此,甄麋二氏的建議就會從中獲利千金以上,屆時會不會引起非議,暫時不說,但他們很可能貪圖這個利益,刻意鼓動陛下擴大戰事規模,以謀求更大的利益,並借機擴大規模,阻止其他人進入海漁這一行。可若是戰事規模擴大,對天下絕非好事,幾家形成壟斷,對陛下的新政也隱患甚多,甚至可能有揠苗助長之嫌,不可不防。”

孫策眉梢微挑,略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