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8章 帝國雄心(第2/2頁)

原來這是登基大饗晚宴的場所。

數百艘樓船以石頭城上的皇宮為圓心,依次向外展開成三道圓弧,像三道波紋,一道比一道大,一道比一道厚實,第三道圓的外面就是一眼看不到邊的百姓住宅。

太初宮容不下萬人聚餐,孫策便將登基大典後的大饗晚宴轉到了玄武湖上。

玄武湖是中軍水師的駐地,為了方便水師操練,地方很大,別說萬人聚餐,就算再多些也擱得下。除了水師的樓船之後,虞翻又與海商會的巨賈們聯絡,借來了大量的商船,在玄武湖裏擺起了船宴。

這也算是江東以水師稱雄,縱橫四海的標志,海商們自然雙手贊成,全力擁護,不僅提供了船,還提供了廚子、侍者,連食材、酒水、果品等一系烈的物資都包攬了,倒也省了宮裏不少錢。

在虞翻的統籌下,船宴分為三個部分:核心區是以中軍水師的三艘雙體樓船,供皇帝、皇後及二千石以上的官員及家眷用餐;其次是南海、東海水師的十艘樓船,安排二千石以下的官員和各地上計吏、賢良、諸學堂代表。最外圍是由各家海商提供的數百艘商船,供萬民代表用餐。

站在宮墻之上,俯瞰玄武湖,看到如此壯觀的場面,公卿大臣和百姓代表感慨不已,尤其是與另一側簡單的宮室一比,任何人都能體會到新登基的大吳皇帝克己節儉的決心、藏富於民的誠意和睜眼看世界,開拓海外的萬丈雄心。

不少人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發出由衷的驚嘆。

賀純便是其中一員。他太清楚這意味著什麽了。早就聽說,雖說京都終將遷到洛陽,但建業的地位並不會因此下降,作為出海的基地,建業將成為陪都,繼續負責與出海相關的業務,將來還有可能成為太子繼位前熟悉政務的演武場。

毫無疑問,這對江東——尤其是會稽——來說,是個莫大的利好消息。

興奮之際,賀純很想和身邊的人分享一下自己的心情,轉身一看,卻發現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根本沒有注意他。老不要臉的王晟更是拍著城磚,連聲贊嘆。

看著眼前盛況,許劭幽幽地嘆了一口氣。“文若,我不擔心陛下窮奢極欲,卻擔心他窮兵黷武啊。這陣勢……”

荀彧笑了。“子將放心吧。陛下有雄心是不假,卻更有耐心。他從來不奢望畢於功於一役,他更願意指引方向,打好基礎,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走。若非如此,又怎麽會讓蜀國苟延殘喘?”

許劭微微頜首,松了口氣。“若能如此,那自然再好不過。”

“況且你看這些船,戰船不過十余艘,商般卻有數百艘,數十倍於戰船,可見陛下心中自有分寸,絕不會本末倒置。”

聽荀彧說得深沉,許劭轉頭瞥了荀彧一眼,本想打趣荀彧幾句,卻又覺得荀彧所言有理。種種跡象表明,孫策也許年輕,卻有著與他年齡不相襯的穩健。他有雄心不假,但他的雄心卻不止於一身,甚至不止於一姓,他考慮得更開闊,眼界更遠,比所有人都遠。

“孟子雲:五百年自有聖人出,或許,他就是那個應運而生的聖人?”

荀彧笑笑。“這可不知道。我倒是知道,他自己是不認的。”他頓了頓,又道:“或許,他算是真正的士,窺破三重境的士。”

許劭揚了揚眉,甩甩袖子,向前走去。“那我看不破他,也就沒什麽好遺憾的了。哈哈。”

荀彧也笑了,跟著許劭向前走去,只是眉宇間閃過一絲遺憾。劉協與孫策一席談,便能放手而去,甚至不願意回長安,以布衣身份安葬在定陶,是不是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如此說來,他很可能是離士之三重境最近的那個人,只可惜被我和劉曄耽誤了。

“文若,我有一言,沉吟至今,今日想問問你。”

“子將有何指教,直言無妨。”

“你是不是對長安故主一直心懷愧疚?”

荀彧猶豫了片刻,輕輕的嘆了一口氣。“是我誤了他。”

“不是你誤了他,是大漢氣數己盡。”許劭轉過身,盯著荀彧的眼睛。“四百年沉疴,豈是一時能起死回生。你看看那些老臣,哪一個能推陳出新?不讓他們靠邊站,什麽樣的新政都無法推行。文若,他將你留給新朝,是不想耽誤你啊。你若一味沉湎於愧疚之中,才是違背了他的遺願,辜負了他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