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9章 和為貴(第2/2頁)

禰衡遲疑了片刻,躬身領命。“喏。”

孫策緩了口氣,向前邁步。“二位,這紫金山景色甚好,觀象台更是獨占鰲頭,既然來了,不妨一遊。中午用頓簡餐,雖無山珍海味,卻也可口。再聽徐大師講講天地之道,或許對你們制禮有所助益。”

“願隨大王一遊。”荀彧躬身說道。

禰衡轉了轉眼珠,咧嘴笑道:“久聞徐大師算術獨步天下,算天算地,今天聽聽他怎麽算人事。”

孫策瞅了他一眼,本想臭他兩句,後來一想,還是算了。要想讓此人心服口服還需要點時間,欲速則不達,逼得太緊了反而不美。

他們一路走,一路說些閑話,大致不離禮制根本。具體的條目他不管,只希望這套禮法能夠建立在平衡、和諧的基礎上,而且要簡易可行。繁文縟節不必保留,勞民傷財的也大可去掉。君臣之間,當以相互尊重為要,不可過於貶抑一方。

荀彧只是靜靜地聽著,偶爾回應一兩句,禰衡卻頗為興奮,連聲附和。

“大王說得有理,如今這禮制的確有些過了,而且大多出自董仲舒天人感應之說,傳承數百年,兩亡漢室,真沒看出有什麽妙處,倒是逼得不少小民破家敗業,無以謀生……”

荀彧忍不住反駁道:“正平,此言過了吧。董子學說縱有些牽強,卻還是為百姓著想的,如何倒逼得小民破家敗業?”

禰衡應聲反問:“董生以為君權神授,天子當敬天,本朝,不,前朝天子多次封禪祭天,難道不是勞民傷財?豪富之家財力雄厚,凡有婚喪嫁娶,往往禮過其制,小民效仿,常至傾家蕩產……”

禰衡一說就激動起來,揮舞著衣袖,臉色漲紅,唾沫橫飛。孫策、荀彧不約而同的敬而遠之,甚至用袖子擋臉。禰衡尷尬,略有收斂,但過不了多久,便又激動起來,也是讓人無奈。

不過禰衡所言,卻是孫策心中所想。他之所以要改革禮制,就是因為舊禮太繁瑣,虛耗民力,已經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漢代的厚葬風俗尤為明顯,不僅皇家重厚葬,將大量的財力埋入地下,百姓也跟風效仿,漢墓裏的畫像石在後世是著名的藝術品。

但這些藝術品是建立在貧富分化嚴重,天下大亂的基礎之上的。

貧富分化的結果必然導致世風日下,漢代盜墓風氣也極重,三國時,董卓、袁紹、曹操更是開啟了官方盜墓的先河,影響極壞,這也促成了魏晉時的薄葬習俗。如今孫策獨霸中原,盜墓之風不濃,厚葬的危害反而不如歷史上那麽觸目驚心,只能從禮制上加以要求。

出身不同,立場不同,禰衡不像荀彧那樣有顧忌,說得興起,便開啟了嘲諷技能,大肆嘲弄世家堂皇之下的虛偽、名士盛名之後的汙濁,一邊講著仁義道德,一邊上逼君主,下迫小民。更有甚者,嘴上以清流自詡,一轉身卻和閹豎勾結,串通一氣。

一旁的荀彧面紅耳赤,無言以對。孫策接連咳嗽了幾聲,總算攔住了禰衡。禰衡卻不以為然,甩甩袖子,若無其事,一臉的雲淡風輕,仿佛剛才大放厥詞,無差別打擊的不是他。

聊了半天,中午便在觀象台吃了一頓簡餐,下午聽徐嶽親自講他最近研究的天地運行之道。經過大半年的研究,他已經確定大地繞日軌道並非標準的圓形,而是雙心的橢圓,雖然這個偏差並不大,卻能更好的解釋觀察到的天象。

在闞澤、趙爽等人的協助下,通過各種實驗,徐嶽繪制出了新的軌道圖,發現了運行速度的變化,正在進行精確的計算。不過這些計算量比較大,他們又沒有找到合適的公式,計算起來有些難度。徐嶽的兒子徐數對西域的形學有心得,正在嘗試用新的辦法來計算。

禰衡本打算和徐嶽辯論一番,奈何徐嶽卻對人事沒興趣。面對咄咄逼人的禰衡,他只用了一句話回答,噎得禰衡直翻白眼。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我對政務不熟悉,你問錯人了。這個問題你應該去問張相、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