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4章 許劭評孫權

不瞎不聾,不做家翁。

治國亦是如此,很多事情不能太細究,否則很可能是一地雞毛。

孫策雖然有心理準備,可是當江東各郡陸續將信息匯攏過來,他還是嚇了一跳。

當然不是因為山越。幾個山賊能鬧出什麽大事,就算再冒出許昭那樣自稱皇帝的蠢貨,江東也亂不起來。溫飽有余,有幾個普通百姓會選擇造反。

他吃驚的是江東世家牽連之深,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幾乎每個郡都有人牽涉其中。他視江東為家鄉,視江東人為子弟兵,想方設法的培植江東人,但顯然並不是所有的江東人都滿意,心懷怨言的人不在少數。

真正的大族不多——這些家族基本都在朝堂上有了一席之地,不會冒險——主要是一些中小家族,影響力不出縣,甚至只有鄉裏有點小名聲,在朝堂上沒能分享到權力,只能在鄉裏稱雄,爭奪本地的資源、產業帶來的利潤。

之所以發生沖突,還是因為利益分配出現了問題。他們認為自己吃了虧,大部分利潤都被中原人、河北人賺走了,他們只賺了點辛苦錢,這才勾結山越,攻擊、殺害外地來的商人。

這裏面有多少是受人蠱惑,又有多少是軍情處的細作誇大其辭,孫策也說不清。但是他相信,這背後一定有朝堂上世家的影子。他們不出面,卻可以縱容其他人鬧事,以便從中取利。沒有人嫌利潤多,而江東商人的實力的確不如外地商人,尤其是對茶業這種往北銷售的生意來說,經銷渠道掌握在別人手中,原產地能得到的利潤自然有限。

嚴格來說,孫策並不緊張,即使背後閃爍著西蜀細作的身影,這依然是利益引發的沖突,沒有人願意兩敗俱傷。矛盾既然存在,就要進行調整,打一批、殺一批,再做一些平衡,這件事也就過去了。

話雖如此,表面文章還是要做的。他要借著這個機會看看各方面的反應,包括袁權背後的汝潁系。

袁權也有些不安。案子由軍情處接手,說明這件事已經超出了生意的範疇,孫策隨時可能動用軍隊進行鎮壓。在孫策即將登基的時候出現這樣的事,顯然不是什麽讓人開心的事。

“大王打算如何處置?”

“不急,先讓他們蹦一會兒。”孫策拿起筷子,夾了一些菜送進嘴裏,慢慢咀嚼。

……

許劭拱著手,邁著方寸,緩緩走到吳太後面前,躬身施禮。

吳太後長身而起,欠身還禮。一旁的孫尚英跟著施禮,曹琬拽著孫尚英的衣角,瞪著一雙又黑又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著許劭。

孫權、孫翊在另一側拱手而立。孫權強作鎮靜,孫翊卻有些不以為然。他和許劭一路同行,對許劭有禮敬,沒敬畏,對母親如此鄭重其事的請許劭來並不贊同,只是在母親面前,他不敢太放肆。

行禮完畢,吳太後問了許劭近況,表達了景仰之情,說起當年江淮之間無數英雄賢達渴求許劭一評的故事,仿佛又活到了年輕的時候,眼睛都跟著亮了幾分。

許劭受到了感染,原本有些蕭索的心情多了一絲亮色。

氣氛融洽,吳太後委婉地請許劭看看孫權、孫翊。許劭想起了自己的使命,假意推脫。

“太後謬贊,劭感激不盡。只是歲月變遷,江山代有新人,劭年過半百,不復當年之勇。不是劭奉承太後,論識人之明,不在別家,當以太後長子——當今吳王為最。太後何必舍近求遠?”

吳太後笑道:“先生此言,妾自然知曉。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大王與仲謀兄弟,朝夕相處,又有血脈親情,是局中之人,未必看得清楚。先生是局外人,或許能看得更公正些。”

孫翊聽了,忍不住說道:“阿母,王兄看人做事,向來冷靜,對我們幾個也無偏袒之意。若是以是否統兵為標準,那豈不是對季佐更不公平?不如將季佐一起叫來,請許先生看一眼。”

吳太後也知道這話不妥,卻不好反駁,只好順勢讓人去叫孫匡。孫尚英見吳太後窘迫,瞋了孫翊一眼。孫翊無奈,只好閉上了嘴巴,免得說出更難聽的話。

許劭見狀,心中暗笑,臉上卻不露聲色。見推辭不過,他勉強答應了,向孫權招了招手。

“請足下近前來。”

孫權起身,走到許劭對面,重新跪坐好。許劭上下打量了他片刻,問道:“足下都讀過什麽書?”

孫權將自己讀過的書說了一篇,又取出一些準備好的文稿,遞到許劭面前,請許劭指點。許劭一邊翻看著,一邊和孫權聊天,有的是孫權的經歷,有的則和孫權的文稿有關,聽起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沒什麽條理,又往往不說透,淺嘗輒止,孫權剛剛準備展開暢談,他就轉了話題,讓孫權應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