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1章 老朽與神童(第2/2頁)

孫翊茫然地看著孫策,不知道他究竟想說什麽。

孫策松開孫翊,從案上取過一份文書。孫翊看了一眼,知道是自己奏捷的軍報。孫策在手中抖了抖。“你擢諸葛亮為謀功第一,又多有贊語,是不是希望將諸葛亮召至麾下?”

“大王,諸葛亮當年與陸遜並稱,如今陸遜為小妹軍師,諸葛亮為我的軍師……”

“小妹畢竟是女子,要面對的不僅是有形的敵人,更有無形的質疑,所以能勝不能敗。陸遜不僅是臣,更是她的夫君,助她一臂之力,天經地義。諸葛亮不然,他只是臣。他和你之間,只能有君臣之義,不能有別的,明白嗎?”

孫翊頓時紅了臉。“大王,你說什麽呢?”

孫策微怔,隨即反應過來,不禁笑了一聲。“你別多想,我沒別的意思。”他隨即又收起笑容,神情嚴肅。“你若能以諸葛亮為臣,王兄不反對,只會為你高興。但是你要清楚,諸葛亮的才智心性皆是上上之選,出類拔萃。若遇明主,他自是名臣。若是中庸之輩,君弱臣強,則難免強臣逼主。你確定自己有這樣的能力嗎?”

在孫策的逼視下,孫翊不敢掉以輕心,仔細想了想,露出一絲沮喪。“臣弟不及王兄萬一,超過諸葛亮的可能性也不大,怕是駕馭不了他。”

孫策點點頭,再次拍拍孫翊的肩膀。“知不足,方能有所進。能有這樣的心性,你還有進步的空間。不要急,慢慢來。”他將軍報丟在案上。“暫時先將諸葛亮留在你的麾下,什麽時候你覺得自己駕馭不了,說一聲,王兄就將他調回來,安排一個更合適的位置,不辜負了他就是。”

孫翊大喜過望。“多謝王兄。”

孫策從案上拿起一疊文書,交給孫翊。“這兩天事情多,你幫著處理一部分。看看沒有了諸葛亮輔佐,你還有幾分成色。”

孫翊樂不可支,連聲答應。孫策轉身,命人傳劉先、周不疑進殿。孫翊心領神會,連忙收起文書,站在一旁觀察。孫策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他將來是要外放,鎮守一方,甚至可能有自己獨立的封國,如何與群臣相處是他現在最需要學習的能力,在孫策身邊觀摩是最好的學習機會。

孫策站在殿中,面帶微笑,看著小步急趨而入的劉先、周不疑。

他對劉先的興趣不怎麽濃。有文才,有口才,是個做尚書的合格人選,將來資歷夠了,升做尚書令也沒什麽問題。但他的成就也就這樣了,實際政務能力的欠缺,讓他憑政績做到二千石,甚至拜相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他觀望得太久,來得太遲,機會已經錯過了。

周不疑則不然,他還年輕,十歲到二十歲,正是好時候,他有足夠的時間學習,跟上吳國的騰飛。

孫策和劉先聊了幾句,問了一路的辛苦,感謝劉先對孫翊的幫助,又問他的志向,邀請他入朝。劉先也是個聰明人,知道自己初來乍到,吳國朝堂上人才濟濟,不可能一步登天,占據高位,便謙虛了幾句,將功勞推給諸葛亮等人,又自責不識時務,未能及時投效,不死已經是幸運,願戴罪立功雲雲。

孫策聘劉先為尚書郎,留在身邊,近距離觀察。

話題隨即轉到了周不疑身上。這時,孫策蹲了下來,與周不疑面對面。

孫策與劉先說話時,周不疑低著頭,神態恭謹,卻一直凝神傾聽孫策說話。見孫策蹲下與他說話,大感意外,連忙撩起衣擺,跪倒在地。

“泉陵布衣,周氏子不疑,見過大王。”

孫策笑笑,伸手將周不疑撫起,輕拍他的肩膀,笑盈盈地說道:“聽人說,你是神童。”

周不疑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禮。“聖人面前,不敢自稱神童,不過早慧些罷了。泉陵偏僻,鄉人無知,以訛傳訛,以一當十,不足為訓。”

“百聞不如一見。”孫策指指自己的腿。“你猜猜,孤這是何意?”

周不疑打量了孫策一眼,略作思索,再次拱手。“小子妄測,大王當是效燕昭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