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0章 知音(第2/2頁)

“大王不必擔心,天井失守是輕敵所致,邘城失守也只是天井失守引發的後果之一。即使如此,吳軍也不是強攻邘城得手,只是用攻心之計而已。益州不是並州,只要我們守緊門戶,慎用將領,孫策自然無隙可入。”

曹操仰著頭,手指輕輕揉著太陽穴。這兩天頭疼病又犯了,而且疼得厲害,讓他非常想念曹昂,想念卞夫人和其他幾個兒女。如果曹昂在,會幫他按摩頭部,緩解頭痛,如果卞夫人在,也能幫他熱敷,如果曹丕等人在,環繞膝前,也能讓他開心一些。

可惜這些都沒有,曹昂在漢中,卞夫人和兒女們都身陷吳國。雖說女兒曹英是孫翊之妻,常有書信往來,可如今孫翊移駐荊南,書信也不方便了。

妻兒都在孫策的手中,這還怎麽打?一想起這件事,曹操就覺得糟心,尤其是得知卞夫人成了袁夫人的侍從,曹彰、曹植成了孫策之子的伴讀,他就覺得不是滋味。

孫策表現的氣度讓他煩惱的同時,又心有戚戚。

大丈夫,當如是。

見曹操不說話,陳宮一時摸不清他的心思,也只好停了下來。過了一會兒,曹操忽然說道:“公台,王子師的子侄能守住上黨、太原嗎?他們會不會投降?”

“有這個可能,不過可能性有多大,要看孫策的條件。”陳宮撫著胡須,眼中露出些許疑惑。“臣不明白的是,司馬懿為什麽寧死不降,是因為楊修嗎?孝直,你可有這方面的消息?”

法正搖搖頭。得知司馬懿自殺,他也很疑惑。以他對司馬懿的了解,司馬懿似乎不像是那種舍生取義的人,即使他受到了楊修的冷落。既然選擇了棄城投降,更沒有自殺的理由。

“我也許能猜到一二。”曹操忽然說著。他坐了起來,拍拍扶手。

陳宮、法正看了過來。曹操入仕之初被授北部尉就是司馬防舉薦的,他和司馬防交情不淺,對司馬懿兄弟了解則有限,年齡相差比較大。

“司馬建公重儒好禮,為人端正,深諳儒門慎獨之理,雖宴處,威儀不墜,即使是儒生中也不多見。孫策則不然,他雖崇尚孟子之學,卻不喜儒禮,自然和司馬建公談不來。司馬建公隨關中老臣至洛陽,不得孫策待見,勢在必然,司馬懿、司馬孚少年氣盛,或許有所不服,據城不降,欲以取質,不料天井失守,進退狼狽,降亦不得重用,苟延殘喘,倒不如一死了之。”

“依大王之言,司馬懿是被迫自殺?”

“有這個可能。”曹操冷笑一聲,眼神一掃,又道:“就算不是,也要讓王蓋等人相信,他們如果投降,結果或許還不如司馬懿。”

法正心領神會,連連點頭。如果司馬懿是被迫自殺,那王蓋等人就要好好思量了。司馬防與孫策無冤無仇,只是習慣不同,都會落到這個下場,王允可是上了孫策黑名單的,王蓋等人如果降了,難保孫策不掘王允的墳,想和司馬防一樣隱居耕讀都不可能。

有了這樣的心理,王蓋等人就能多堅持一段時間。

“臣立刻去辦。”

陳宮咳嗽了一聲,打斷了法正。“大王,對於並州,臣有些想法,請大王參詳。”

曹操詫異地看向陳宮。“公台,直言無妨。”

陳宮撫著胡須,慢條斯理的說道:“大王,臣擔心的不是並州投降,而是並州不降。”

“哦?”曹操很意外,法正也覺得有些不可解,不約而同地看向陳宮。

“太行山險,並州易守難攻,秦取天下,並州用力最多。孫策縱強,也很難輕取。以臣臆測,孫策有兩種選擇:一是勸降,赦王允之罪,以高官厚爵誘王蓋兄弟,立取並州,轉戰益州;一是以重兵圍困並州,如當年秦攻上黨,耐心糾纏,不克不歸。以大王之見,孫策當取何策?”

曹操眯起了眼睛,沉吟良久,若有所思,頻頻點頭。“公台,還是你有遠見,孤倒是疏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