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8章 非死不可(第2/3頁)

“這……大王怕是聽了傳言,有什麽誤會?”

孫策盯著楊俊看了片刻,輕笑一聲。“有無誤會,季才想必比孤更清楚,孤不必多言。守禮自然是好事,只是凡事過猶不及,標準太高,規矩太嚴,則難免生偽,如此一來,禮不僅不能約束人,反而有逼良為娼之嫌。君子人人所願,偽君子則令人生厭,季才以為然否?”

楊俊苦笑,無言以對。

“至於司馬懿本人。”孫策收起了笑容,不怒而威。“天下紛爭,人人自危,世家家大業大,不知所歸,父子兄弟各有所依,也可以理解。只是既然做出了選擇,那就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很多人說司馬懿有才,孤倒以為,他有小才而無大智,不識天下形勢。河內已定,中山已亡,他依然據守邘城不降,恐怕不是各為其主這麽簡單,而是挾邘城為質,欲與孤討價還價。”

孫策背著手,來回踱了兩步,哼了一聲。“可是孤以為,這種人心中只有自己的富貴,全然不顧父老的死活,不僅不能用,而且不能留,必殺之以戒天下之偽君子。不除惡,何以揚善?不去偽,何以存真?”

他盯著楊俊,嘴角微挑。“為了天下,為了人心,司馬懿非死不可。”

楊俊一聲長嘆,拱手而退。眾人面面相覷,片刻之後,有人大聲疾呼。“大王英明。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大王不但使民能溫飽,安居樂業,更使民知榮辱,向善有義,誠聖人之舉也。”

孫策看了那人一眼,微微頜首。“能得河內諸君支持,孤感激不盡。”

眾人會意,立刻異口同聲的說道:“大王英明,河內士庶願躡大王之履,共致盛世太平。”

孫策拱手環顧。“多謝諸君。”又對楊俊說道:“季才悲天憫人,誠為難得。可否願為邘城中的將士走一遭?”

楊俊無奈,躬身領命。話說到這個份上,他不答應也得答應,難道司馬懿的命值錢,其他人的命就不值錢?能救一個是一個。至於司馬懿,那是他的命,誰也救不了他。

……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司馬懿無聲地笑了笑,露出幾分悲愴。

楊俊坐在他對面,一言不發。奉孫策之命,河內諸家之托,他來到邘城,與司馬懿相見,勸司馬懿棄城投降,但司馬懿本人卻必須死。這些話,他原原本本的都對司馬懿說了,不求其他,只求心安,不是他不想救司馬懿,實在是救不了。

孫策鐵了心要殺他,沒人能救得了。

“仲達,我有一事不解。”楊俊沉默良久,擡起頭,盯著司馬懿。

“說。”司馬懿倚在憑幾上,漫不經心地說道。

楊俊心中不快。司馬懿比他小不少,雖說親近,以前卻不曾如此失禮。難道他真是孫策口中所說的偽君子,以前那些禮儀都是裝出來的,如今知道自己余日無多,不屑再裝?果真如此的話,自己真是看走了眼,不如孫策識人之明。

“劉備戰死,天井失守,中山已名存實亡,你為何不降?”

司馬懿眨眨眼睛,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他以前覺得自己走到這一步是運氣不好,先是被楊修輕視,然後又遇到了劉備陣亡,中山土崩瓦解,現在才知道這就是自己的命。孫策不喜歡他們父子的作派,也從來沒打算給他們機會。

“降了又如何,做個農夫,耕讀此生?”司馬懿淡淡的說道:“季才兄,你甘心嗎?”

楊俊明白了。正如孫策所說,司馬懿就是想挾邘城為質,想和孫策討價還價。可惜孫策不給他這個機會,把他當成了偽君子的典型,執意殺他以儆效尤。

“事到如今,你打算怎麽辦?”

司馬懿仰起頭,看著青黑色的屋頂,自嘲地笑了兩聲。“還能怎樣,上天無梯,入地無門,我必死無疑,總不能再拖著這幾千將士一起去死,令河內父老切齒。只可惜,本想與孫策一戰,求仁得仁,現在卻連見他一面亦不可得。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我卻只想著困守孤城,相去何止千裏,敗得不冤。”

司馬懿嘆了一口氣,舉起案上的酒壺,為楊俊斟了一杯酒,又為自己添滿,雙手舉起酒杯。“承蒙季才兄不棄,為我犯顏,這杯酒,敬你。”

楊俊無奈的搖搖頭,舉起酒杯,與司馬懿一飲而盡。

司馬懿再次添滿酒,舉起酒杯。“這杯酒,還要請季才兄幫個忙。”

“你說。”

“我死之後,請季才兄將我的屍身帶回溫縣安葬,莫令我身首異處。至於能不能進祖塋,不必勉強。”

楊俊鄭重地點點頭,舉起酒杯,一飲而盡。他之所以接受孫策的命令,親自趕來邘城,就有這個目的。

司馬懿也喝了酒,然後又倒了一杯。“季才兄,我可以死,溫縣司馬不能無人。家父出仕無望,成年的兄弟之中,我與叔達必死,只剩下家兄。家兄為人忠孝,見此情景,怕是不肯仕吳。煩請季才兄勸他戒急用忍,莫要意氣用事,誤了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