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7章 佳偶(第2/2頁)

總而言之,這是以小搏大之計,有百利而無一害。

孫策打量著朱桓,笑笑。“司馬懿當如何處置?”

朱桓轉了轉眼珠。“司馬懿若降,自然任由大王處置。若是不降,那就是自尋死路。”他遲疑了片刻,又道:“大王,臣聽說,河內名士楊俊對司馬懿頗為認可,說他是個人才。”

“你覺得司馬懿可用?”

朱桓抿了抿嘴,欲言又止。他知道孫策冷落司馬防,也知道陸遜派人追殺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再聽到孫策這句話,他知道司馬懿必死無疑。孫策並不喜歡殺人,曾經寬恕了很多必死之人,比如何颙,這次如此敵視司馬懿,多少有些意外。

“臣與司馬懿素昧平生,不敢斷言,一切唯大王裁斷。”朱桓略作權衡,決定放棄。如果孫策肯放過司馬懿,他當然可以給河內人一個面子。孫策不肯放過司馬懿,他也沒必要觸黴頭。

孫策不置可否,看看那中年掾吏。“這是……”

“這是臣新聘的書掾,平臯人張汪。”朱桓一邊說,一邊示意張汪上前拜見。張汪邁步上前,拱手施禮,一揖到底。孫策打量著張汪,嘴角輕挑。朱桓露出幾分尷尬之色,訕訕地摸著鼻子。

“恕孤冒昧,張君的名諱聽起來有些耳熟,卻想不想在哪兒聽過。”孫策也不看朱桓,笑眯眯地看著張汪。“張君,我們……以前見過嗎?”

張汪再拜。“臣慚愧,雖久仰大王威名,卻未曾有幸謀面,今天是第一次親睹大王英姿。”

“這就奇怪了。”孫策故作不解,沉吟良久。朱桓了解孫策性格,知道孫策故意刁難,更加窘迫,張汪卻不慌不忙,笑吟吟地說道:“臣鬥膽臆測,大王知臣,怕是因為臣與司馬懿的關系。”

“哦,對了,聽說你的女兒與司馬懿有婚約?”

張汪一聲輕嘆。“大王有所不知,是臣一時眼拙,誤以為司馬懿是俊傑,有意將小女嫁他。大王入河內,他不識時務,讓臣看清了他的虛實,及時糾正前過。如今臣已與他沒有任何關系了。”

孫策笑了。這張汪還真是個人才,難怪能生出張春華那樣的狠角色。只不過司馬懿更狠,張春華為他生了幾個兒子,又為他篡魏貢獻了那麽多的幫助,最後還是無法因年老色衰而失寵,說起來,張春華可比司馬懿年輕十歲。她老了,司馬懿也不年輕,也是狠人自有狠人磨。

朱桓能制得住張春華嗎?孫策沒把握,但他不能因此壞了朱桓的姻緣。朱桓今年二十六,也該成家立業了。至於以後如何,誰也說不準,只要自己還掌握局面,想必張春華也翻不起什麽浪。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孫策哈哈一笑。“張君,這一次可要睜大眼睛,好好選個佳婿。你可有中意的人?如果沒有,孤可為你推薦一個。”

張汪拱手笑道:“久聞大王識人,能得大王相助,乃是我張家的榮幸。不知大王說的是哪一位?”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孫策拍拍朱桓的肩膀。“休穆乃是我江東俊傑,驍勇善戰,少年成名。你女兒嫁給他,相夫教子,將來不失誥命。”

朱桓大喜,連忙拜謝。有了孫策這句話,他和張家的聯姻就沒有任何障礙了。“大王謬贊,臣愧不恨當,無以為報,唯盡死力而已。”

張汪也連忙行禮拜謝。“得大王慧眼相助,小女此生有靠了。”

“休穆啊,有佳偶固是人生幸事,也要自己配得上。孤可聽說張君的女兒是位難得的人才,你當深自警省,多讀書,勤思考,爭取更大的功業,不要辜負了她。”

“喏。”朱桓喜不自勝,再拜。

張汪聽了,心中歡喜的同時卻有一絲異樣的感覺。女兒張春華年方十四,藏在閨中,知道她的人並不多,為何吳王卻似乎對女兒知之甚悉,評價如此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