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7章 重開西域(第2/2頁)

孫策回頭看看魯肅。“你很有信心啊。”

“大王就是臣的信心。”

孫策忍不住笑出聲來。“子敬,孤今天可不是想聽你奉承的。你也知道,這樣的話,孤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

“臣說得是實話。”魯肅頓了頓,又道:“臣想為大王提一個建議。”

“說來聽聽。”

“大王長於大勢,便當高瞻遠矚,著眼於大略,細務瑣事不妨交給諸公卿,若是陷身其中,不僅案牘勞形,亦讓張虞等人無所適從。至於汝潁系,大王大可放長眼量,十年不夠二十年,二十年不夠三十年,臣敢說,大王花甲以前,汝潁系必不復今日之勢。”

孫策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麽。他對如何妥善處置汝潁系早有章程,也沒指望在幾年之內強行打壓汝潁系,否則也不會打算調鐘繇入朝。他擔心的是魯肅有情緒,將他和辛毗分開,並將他置身於並州戰事之外,很容易讓人以為他是為了給江東系機會,刻意排擠魯肅。既然魯肅深明大義,他也就不用擔心了。

孫策隨即和魯肅說起了關中的形勢。具體的細節,沮授、郭嘉會和魯肅討論,毋須孫策贅言。他要和魯肅說的是一些沮授、郭嘉不方便說的東西,比如重新開域,比如玉器。

登基稱帝,需要大量的玉器。劉和身邊有不少前朝遺物,但那些遠遠不夠。孫策本人對玉器沒什麽興趣,大臣們卻不這麽想。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都對玉器的使用極其重視,玉為禮器之寶的觀念深入心。為此,陸康、盛憲先後上書,言辭懇切的提議新朝必須有新朝的玉器,不能全用前朝舊物,蔡邕、黃琬等人也都持同樣的觀點,幾乎是眾口一辭。

孫策只能從眾,重開西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真正的和田玉只有西域才有。

魯肅多少有些意外。他本來以為調他進駐關中只是為了備戰益州,沒想到還有這麽重要的政治任務,興奮之余,他也意識到其中的難處。西域萬裏,遠征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以目前的形勢而言,可以說三五年內都不具備遠征的可能,只能想一些其他的辦法。

“請大王示下。”

“要征服西域,涼州是重中之重。羌亂百年,涼州荒殘,戶口不及中原一郡,支撐不起大軍遠征的消耗。眼下只有兩種可能:一是組建精兵,以少勝多;二是以商代戰,用貿易的手段換取玉石。兩種方案各有利弊,不可單行,是以孤與諸君商量著,打算合二為一,持劍經商。”

“持劍經商?”魯肅略一思索,便領悟了孫策的用意,點頭附和道:“大王所言甚是,這是可行之法。不過,即使是以示威,也要做好以武力解決問題的準備,前鋒至少要駐紮至玉門一帶,才能保持對西域的壓力。如此,則非將河西四郡置於掌握之中不可。”

“沒錯,要掌握河西,必先掌握涼州,要掌握涼州,必先掌握涼州士庶之心。”孫策轉頭看看魯肅。“子敬,若是讓賈詡做你的軍師,你有把握節制他嗎?”

魯肅對此沒有絲毫準備。他一直以為辛毗只是暫時留在河東,或者他還會參加進攻並州的戰事,沒想到孫策另有想法,要為他換一個新軍師,而且是一直保持著半遊離狀態的賈詡。他沒有和賈詡直接接觸過,卻知道此人與眾不同,就連吳王本人都無法令其臣服,自己能行嗎?

倉促之間,他無法給出確定的回答。軍師不是普通人,不僅要為他處理大量的機密事務,還要為他出謀劃策,相當於他的第二個大腦,一旦選用不合適,不僅不能幫他,反而可能造成困擾。

孫策也沒有催魯肅。他知道這件事容不得半點疏忽,魯肅需要有考慮的時間。對賈詡其人,他自己都沒有十足的信心,何況魯肅。魯肅如果輕率地答應,他反倒有些擔心了。

西北風微起,松柏搖擺,沙沙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