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3章 彼此彼此(第2/2頁)

更何況他手裏還有皇長子,還有遺詔,比劉備那個來路不正的皇叔硬氣多了。

益州之戰將是一場硬仗。

既然不可避免,那就直面困難。如何把益州和曹操當成一塊磨刀石,鍛煉出一批真正能獨當一面的大將,還要維持不同派系的利益平衡,這是他目前要考慮的問題。

腳步聲響,淩統快步上了飛廬,來到孫策面前。

“大王,荀軍師的奏疏到了。”

“怎麽說?”孫策沒有接奏疏,只是淡淡地問道。他關心結果,不關心荀攸如何措辭。

“荀軍師拒絕了。他說年齒漸長,又連年征戰,身體疲憊,承擔不了軍師處的繁務重任。且他這幾年潛心研究益州、天竺形勢,略有心得,也不想半途而廢,希望繼續留在益州戰區效力。”

孫策滿意地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麽。果然如周瑜所說,荀攸是一個極其聰明,甚至聰明得過了頭的人。他知道主持軍師處不是好差使,索性拒絕了。他的奏疏要存档,必然經過軍師處,那些汝潁籍的軍師、參軍看到這封信,知道是荀攸不肯來,就算心裏有什麽想法也不好多說什麽。

孫策隨即召見相關人員,調整人事安排,增設軍情處,軍師祭酒郭嘉轉任軍情祭酒,國淵為仆射。沮授接任軍師祭酒,劉曄為仆射,並設前後左右中五軍師,劉曄兼中軍師,荀攸為左軍師,龐統為右軍師,辛毗為前軍師,孟建為後軍師。

這個安排無形中調整了九督中的前四順序,魯肅因河東戰功超過周瑜,升至第一,而太史慈則因遼東之亂降至第四,周瑜、沈友分列二三,黃忠近幾年的戰功不顯,無緣前四。五軍師中汝潁人占了三席,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汝潁人的好勝心,對沮授一個河北人主持軍師處的抗拒心裏淡了不少。劉曄雖然沒能如願成為軍師祭酒,被沮授後來居上,卻身兼中軍師,也算是取得了平衡。

總體來說,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滿意,基本也能接受。就算有什麽不甘心,也只能鼓足了勁,好好準備,爭取在接下來的大戰中有上佳表現。大家心裏都清楚,這不是最後的結果,原因很簡單,還有兩個最重要的人選沒有安排:鐘繇和陸遜。孫翊和孫尚香被人稱作二將軍、三將軍,鐘繇、陸遜作為他們的軍師,必然位居五軍師之上,至少和中軍師比肩。只是眼下孫翊、孫尚香還沒有正式立功,孫策無法安排,以免落下任人唯親的話柄,只好先留著空缺。

任命公布不久,留守建業的國淵送來了消息。他已經偵破了流言案,找到了那幾個傳播流言的士子。不出所料,他們都是曹操派來的細作,直接由法正指揮。國淵的卷宗做得很詳實,證據也很充分,《太玄經》是其中最重要的線索,國淵特地提及了郎中陸績。陸績研究易學,對《太玄經》很熟悉,是他最先發現那些文章中引用《太玄經》的痕跡,為國淵提供了思路。

看完卷宗後,孫策與郭嘉商量,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法正主動挑釁,不能不予以回應,新仇舊恨一起算。郭嘉建議,增派人手,收集益州的情報,具體的事務由鐘繇負責。鐘繇法家出身,熟悉這一套操作手法,對付法正綽綽有余,又與辛評等人有舊,可以擇機施以反間之計。凡是情報,都需要明暗兩手,除了增派暗樁之外,還需要一個明的使者,郭嘉建議由衛覬出使益州。衛覬新降,地位不高,不會引起曹操的重視,但衛覬曾在長安朝廷尚書台任職,人脈很廣,他去益州可以聯絡對曹操不滿的人,進行遊說離間。

聽完郭嘉的計劃,孫策拍著郭嘉的肩膀笑道:“奉孝,做軍情祭酒比軍師祭酒如魚得水吧?”

郭嘉哈哈大笑。“不瞞大王說,臣對這軍情祭酒鐘意已久,本來是打算自薦的,只是有所顧忌,不敢太直白,免得被人笑話。”

“你顧忌什麽?”孫策笑道:“奉孝,這可不是你的作風。”

“江湖朝堂,都有不得已處。大王尚且如此,何況是臣,彼此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