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6章 作鳥獸散(第2/3頁)

張遼坐在馬背上,看著賈逵走來,一動不動。他看到柳孚和賈逵爭論,只是不知道他們在爭論什麽,不過看到賈逵這副面無愧色的神情,他多少有些不喜。柳孚為了救賈逵,在他面前可是低三下四的說了不少好話,賈逵卻不見情,未免有失君子之道。

賈逵來到張遼面前,見張遼沒有下馬的意思,皺了皺眉。“將軍也是降將,是你當初戰敗被俘的時候,受降的將軍也是如此倨傲,還是將軍本性難移,歸降一年也沒學到一點君子之道?將軍,恕我直言,你太令我失望了。”

張遼很詫異,盯著賈逵看了好一會兒,緩緩下了馬,拱拱手,擠出一絲很不自然的笑容。“遼本武夫,豈能和賈君相提並論,失禮之處,還請賈君見諒。”

賈逵點點頭,拱手還禮。“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

得知劉備全軍覆沒,呂蒙大喜,迅速將消息通報魯肅。

魯肅松了一口氣,隨即派人與柳元等人聯系,要求他們能主動獻城,結束戰事。柳元收到消息後,聯絡了一些河東籍將領,派人與王淩談判,希望王淩能認清形勢,向魯肅投降,免起刀兵之苦。

王淩拒絕了柳元的提議,迅速撤出臨汾,與王蓋會合。柳元雖然兵力比王淩多,卻沒有信心攔住王淩,只得眼睜睜地看著王淩撤出臨汾城。董亭一戰,並州騎兵的戰鬥力有目共睹,連劉備的中山軍都不是對手,河東世家更不敢冒險。

得知劉備敗亡,王蓋、司馬懿也有些傻眼。反復商議後,他們決定撤出河東,返回並州。平陽、永安落入呂蒙之手,這條路是不能走了,所幸還有賈逵說過那條路。事不宜遲,王蓋決定立刻撤退,連裴潛等人都不通知,以免河東世家起了歹心,要拿他們的首級向魯肅邀功。

為了保密,他們連衛覬都沒通知,等大軍拔營起程,才派人聯系衛覬。衛覬見大軍拔營,正自奇怪,聽說劉備敗亡,王蓋等人要撤回並州,大驚失色,隨即又破口大罵。

但辱罵解決不了問題,衛覬發現自己無路可走。他固然可以去追王蓋,可是追上了又能如何?他們根本不信任他,他又失去了絕大部分財產,到並州也是寄人籬下,苟延殘喘,一兩代人之內都不可能有重振家業的希望。再說了,劉備不是孫策對手,王蓋就是嗎?

魯肅奪取河東之後,絕不會停下腳步,下一步就是進攻並州。

衛覬反復權衡,決定去找裴潛商量。

裴潛搶先一步收到了消息。柳孚勸降了柳元後,徑直來到聞喜,勸裴潛投降。他也沒多說什麽,只是將劉備的中山王璽擺在裴潛面前。這是從劉備身上得來的,上面還有劉備的血。

裴潛半晌沒說話。他知道劉備戰勝孫策的可能性不大,但他沒想到劉備會敗得這麽快,短短兩個月,不僅河東被魯肅攻占,就連劉備本人都戰死了,吳軍的攻擊簡直勢不可擋。

事到如今,他還能有什麽選擇?就算是想殉死都不知道能為誰而死。

看到衛覬時,裴潛心裏多了些安慰。不管怎麽說,聞喜裴氏比安邑衛氏要好多了,至少無仇無怨。他對衛覬說,大丈夫能屈能伸,再說你衛家當初那麽對蔡琰的確有些過份。事到如今,你也只能低頭了,總不能因為這點事就葬送整個衛氏吧。

柳孚也幫衛覬出了個主意。解鈴還需系鈴人,你們當初虧欠的是蔡琰,如今也只有蔡琰能救你們,立刻派人去建業向蔡琰請罪,除了她,沒人能救你們。

衛覬欲哭無淚,後悔莫叠。如果可以,他只想一頭撞死在裴家階前。但他不能,身為衛氏家主,他可以死,卻不能看著安邑衛氏滅族。換了別人未必會這麽狠,可是孫策卻不好說,連汝潁世家都被他滅了好幾個,何況安邑衛氏。

人生事,最難也莫過於此。

……

魯肅下了馬,將馬韁扔給親衛,讓他們原地等候,獨自一人背著手,緩緩走到張飛面前,看了一眼兩側手持矛戟刀盾,怒目而視的衛士,微微一笑。

“將軍的武藝連大王都是稱道的,沒想到聞名不如見面,我孤身單刀而來,連弓箭都沒帶,將軍何必如此?”

張飛有些尷尬,想了想,揮手示意親衛們退下。他站起身來,向魯肅拱手施禮。“不意都督大駕光臨,飛手足無措,還請都督見諒。”

張飛說的是實話。得知劉備陣亡,全軍覆沒,他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是好,尤其是王淩退出臨汾之後。前程後路退絕,劉備也死了,他雖然手握一萬騎兵,卻不知道該往何處去,又能為誰而戰。

聽了張飛此言,魯肅笑了。他能理解張飛此刻的心情,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會不顧辛毗阻止,孤身赴會。張飛和孫策有舊恩,有勸降的可能,又有精騎一萬,真要拼命,代價會非常驚人。如果能勸降,無疑是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