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1章 董亭之戰(第2/2頁)

劉備站在將台上,心中生疑,不明白高順在搞什麽鬼。司馬懿也不太明白。即使是以防守為主,看著對方立起盾牌也不是什麽上策。一旦盾陣完成,弓弩手上前射擊,防守的壓力無疑要大得多。

難道高順想憑近身白刃戰取勝?這倒是有可能,聽說高順有陷陣營,器甲精練,擅長突擊陷陣,戰鬥力很強,用來對付以河東部曲為主組建的大軍有一定的優勢。不過就算陷陣營精練,人數畢竟有限,出擊次數一多,積累的傷亡也很可觀,未必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劉備、司馬懿揣測高順用意的時候,前軍順利立好盾陣,弓弩手上前在布陣,開始射擊。在幾次調整後,又將盾牌向前移動了三十余步,離高順的陣地只剩下五十步。這已經是弓弩手最佳的射擊距離,即使是普通弓手也能射出足以致命的箭矢。

出人意料的順利讓前軍將領格外興奮,先後擊鼓,請求出擊。

劉備雖然心中狐疑,還是同意了前軍的請求,下令發起沖擊。前軍將領收到回復,立刻敲響戰鼓,各派五百刀盾手、長矛手上前突擊,希望能撕開土崗下的防線,沿著官道突入陣中。這些黃土崗上面平整,四周卻很陡,爬是爬不上去的。

當刀盾手沖過弓弩手的陣地時,高順終於發出了第一道命令。鼓聲一緊,土崗下立陣的步卒齊聲大喝,握緊了手中的武器,準備迎戰,土崗上的弓弩手開始射擊。三五十步的距離,又居高臨下,不用擔心對方會沖到自己面前,他們心態很從容,在鼓聲和軍侯的指揮下有條不紊的射擊,將一陣箭雨傾泄到沖陣的中山軍士卒的頭上。

突擊的中山軍士卒苦不堪言。箭從上方射來,他們必須將盾牌舉在頭頂。沖陣時為了防備對方的箭陣,盾通常都做得比較大,相應的份量也不輕,舉在身前時可以憑借腰背的力量,問題不大,舉在舉頂,姿勢就有些別扭了,更要命的是胸腹因此暴露在正對面的敵人面前,除了胸甲,無遮無擋。

胸甲不是每個人都有,即使有,如此近距離的射擊還是很危險。

“發!發!發!”

連續幾聲短促有力的怒喝,在崗下立陣的士卒射出了一陣箭雨。如此近的距離,射手們幾乎不用瞄準,手不停揮,連續射擊,當長嘯結束,幾息的時間便射擊七八枝箭。沖在最前面的中山軍士卒中箭,像麥子一般,被割倒一片。

“突!”一名隊率一聲暴喝,挺著長矛沖了出去,幾步便到了中山軍士卒面前,用力猛刺,鋒利的矛尖刺破中山軍的劄甲,穿透他們的胸膛,鮮血飚濺。更多的長矛手沖出,如下山猛虎,猛沖猛打,不管面前的敵人如何反應,只是用長矛猛刺。

沖陣的中山軍士卒以刀盾手為手,原本還可以憑盾牌掩護與長矛手對攻,可是現在要防備頭頂的箭矢,盾牌高高舉起,能對付長矛的只剩下手中的環首刀。刀不如矛長,單手握刀也不如雙手握矛有力量,高下立現,長矛手大獲全勝,輕而易舉的將一個又一個中山軍士卒刺倒在地。見敵人如此不堪一擊,原本還有些緊張的士卒心情大好,越戰越勇,號呼酣戰,將中山軍逼得步步倒退,沒有還手之力。

土崗下,一場一面倒的屠殺正在上演,幾十步外的中山軍弓弩手卻無能為力。雙方攪殺在一起,他們無法射擊,生怕誤殺同伴,只能向土崗上射擊,壓制吳軍的弓弩手。即使如此,效果也不怎麽好,以低射高,他們只能拋射,吳軍弓弩手只要將盾牌舉在頭頂就行,幾乎不影響視線。

激戰不過一刻,中山軍的第一次突擊告破,扔下兩三百具屍體,狼狽撤退。

但這次慘敗並沒有引起中山軍前軍將領的重視,他們以為這只是第一次試探不成功,再試幾次就好了——這種事情很常見,沒什麽好奇怪的——在大致詢問了相關情況後,他們隨即發起了第二次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