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8章 救兵如救火(第2/2頁)

其他人也和裴潛一樣,顧不上圍攻趙昂,保住自家的產業要緊。他們一邊加強莊園的守備,一邊聯絡互保,共同抵抗白波谷黃巾的進攻。

……

鎮守陜縣的是呂蒙。

陜縣是弘農、河東聯絡的要道,呂蒙換防陜縣之後,一直很關注河東的形勢,河東通往關中的要津蒲坂也在他的關注之中。

初二下午開始,大批河東人從關中返回,他就知道關中肯定出事了,在向魯肅匯報的同時,他又通知守弘農的蔣欽,整軍備戰,隨時準備應變。

大年初二晚上,他收到了楊修的消息,關中劇變,但形勢尚不穩,請他們做好接應準備,隨時準備入關。緊接著,他收到了趙昂的求援信。

數日之內,接連發生幾件大事,呂蒙有些興奮,像是聞到了血腥味的猛獸。

可是現在有個問題:徐盛率領的水師在洛陽孟津一帶駐防,急切之間很難趕到河東,且冬天水淺,三門峽一帶暗礁密布,大型船只無法通行。等水師逆水而上,直抵安邑,安邑也許已經被裴潛等人控制了。

呂蒙與蔣欽商議,打算率部渡河,由陸路過顛軨坂,直插安邑。安邑是河東郡治,占據了安邑,就等於控制了河東的心臟。

這個決定遭到了蔣欽的強烈反對。他覺得呂蒙太冒險,陸路行軍,能攜帶的輜重有限,一旦中途遇險,隨時可能陷入斷糧的窘境,在沒有水師接應的情況下,他想退都退不回來。更何況顛軨坂是要道,裴潛等人豈能不設防?

最重要的還是趙昂可不可信,如果他和裴潛合謀,誘擊呂蒙,向劉備投名呢?大王登基在即,不宜節外生枝,還是靜觀其變比較好,至少要等魯督的命令到達,統一行動。

呂蒙不贊同蔣欽的意見。他覺得趙昂沒有和劉備聯手的理由,只有河東人才有這麽做的動機。即使趙昂迫於河東人的壓力,要誘擊他立功,也沒必要寫親筆信。這只有一種可能,趙昂不願意被河東人裹脅,又不願意放棄河東,只能向他求援。

兩人相持不下,呂蒙最後決定,請蔣欽派一部分協助防守陜縣,自己率部渡河。救兵如救火,多耽誤一刻,成功的機會就少一分。如果河東落入劉備手中,原本就不太穩定的關中形勢很可能再次生變。

蔣欽攔不住呂蒙,只好接受了呂蒙的請求,並從自己麾下調了一千精銳給呂蒙。呂蒙帶著三千精銳,攜十日糧,用民船連夜渡河,繞過大陽縣,轉而向東,直撲顛軨坂。

不出蔣欽所料,裴潛等人的確在顛軨坂加強了防守,目的也正是防備可能從黃河對面而來的吳軍,但守軍沒想到呂蒙來得這麽快,更沒想到呂蒙會不攻黃河北岸的大陽縣,突然出現自己面前,準備不足,慌作一團,被呂蒙一舉攻破。

呂蒙留下兩百人守顛軨坂,自己不顧疲憊,率部急行,用了一天一夜時間,急行百余裏,趕到了安邑。

得知呂蒙來援,趙昂大吃一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原本以為呂蒙至少要十天才能到,沒想到剛剛過去五天,呂蒙就到了安邑。看著那三千自負輜重,急行軍兩百余裏依然身姿挺直、殺氣騰騰的吳軍,趙昂覺得還是妻子說得對,天下是吳王的,不管是蜀王曹操還是中山王劉備,都不是他的對手。

趙昂立刻請呂蒙入城,交出了城防。呂蒙也不謙虛,一邊派人向蔣欽報信,一邊接管城防。他請趙昂列了個名單,派人按著名單抓人,將有可能威脅安邑的幾個世家大族的家主全部請到太守府關了起來,又派人四處張貼告示,宣布河東成為吳國領地,請所有人不要緊張,大吳善待百姓,只要他們安份守己,就不會有危險。

裴潛等人正在商議對付白波谷黃巾,突然聽說安邑易手,而且來的是駐守陜縣的吳軍,頓時傻了眼。在短暫的慌亂之後,他們立刻集結部曲,包圍了安邑,同時派人通知衛覬,盡快和劉備達成協議,請劉備發兵助陣,奪回安邑。

安邑不僅是河東郡治,更是鹽鐵所在,進出關中和並州的門戶。安邑落入吳軍手中,關中安全了,並州卻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