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0章 大智若愚(第2/2頁)

大喪剛剛結束,新年將至,從各地趕來的文武聚集建業,互相拜訪,吳王稱帝自然成了最熱門的話題,除了整個天下形勢因此產生的變化後,大家最關心的還是各人的切身利益。這幾年連續征戰,有的立了功,有的受了挫,升遷貶黜是意料之中的事,吳王很可能會趁著這次機會一並調整。

這時候,真能心平氣和的只是極個別人,絕大多數的人都有些患得患失,有的忙著串聯打聽,有的借述職的機會進宮,混個臉熟,探聽風聲,沒機會直接向孫策述職的也要找各種關系請見,夫人外交自然成了必選。孫策固然是煩不勝煩,後宮的袁衡等人也是門庭若市,訪客不斷,就連還沒正式入宮的步練師都成了請托對象。

即使孫策對人性沒有抱太高的期望,還是被這一幕嚇了一跳。前世聽過的那些官場笑話如今一一在他面前上演,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多些有些黑色幽默。

湯山諸苑,劉和的丹楓苑成了最安靜的地方,也很快成了孫策下意識的去處,很多時候就連晚餐都在丹楓苑,而不是去袁權的稻香苑。袁權這幾天也忙得很,根本沒心思張羅飲食。年關將近,除了托關系的之外,商會的各項事務也到了結賬的時候,關系到一年收成,她不能掉以輕心。

晚飯之後,劉和安排人服侍孫策洗漱,自己卻沒休息。孫策泡了一會兒溫泉,起身回房,見房中被褥整齊,卻沒劉和的影響,知道她還在忙,便信步來到一旁的書房。劉和的書房有一張巨大的畫案,上面鋪著一整張羊毛氈,沾滿了墨跡、顏料,案上到處都是筆墨紙張,劉和帶著越舞等兩個宮女在忙碌,見孫策進來,連忙起身。

“大王稍候,妾馬上就來。”劉和有些不好意思。“還有幾頁書稿要校對,明天就要送到排印,要不然就來不及了。年關將近,印書坊就要歇業放假了。”

“什麽書稿啊?”孫策走了過去,很隨意的探頭看了一眼,見一張張紙上畫滿了各種古物,不免有些好奇。劉和擅繪事,尤其是山土,他本以為是山水圖冊之類的,沒想到是古董圖集。

“金石錄。以前宮裏收藏的一些古物,大多散失了,我怕以後都沒人記得了,趁現在還有點印象畫出來。”劉和有些怯怯地說道:“大王,這些前朝遺物,會不會不吉利?”

孫策哭笑不得,這傻公主的腦子裏除了畫畫,就沒其他事了。書稿都快完成了,她才想起來是不是吉利?“史書上記載了那麽多災異、戰亂,豈不是也不吉利?”

劉和眼神閃爍,一時反應不過來。孫策也沒再說什麽,在案前坐下,隨手拿起幾頁書稿閑看。前幾頁是畫得比較簡略的鐘鼎等青銅器,他也不懂,後來看到兩頁玉器,本來也沒在意,後來覺得這幾件玉器畫得很精細,不免有些奇怪,劉和有這麽好的記憶力?他便隨口問了一下。

劉和笑了。“這些玉器沒丟,都在宮裏藏著呢,妾是對著畫的,自然精細些。”

孫策也知道劉和的嫁妝裏有不少玉器,但他沒細問過。既然是劉和的嫁妝,那就是劉和的私人財產,他不想過問。他又翻了一會,發現一個問題:劉和身邊的玉器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大大小小怕是有上百件。如果考慮到洛陽皇宮先被袁氏兄弟搶過,又被董卓搶過,後來西遷長安又遺失了不少,那劉和身邊的玉器就顯得太多了。

“你身邊究竟有多少玉器?”

“出長安時,一共是五百七十三件,後來送了一些出去,現在還有五百一十二件。”

孫策大吃一驚。“這麽多?你是將長安宮裏的玉器都帶來了嗎?”

劉和神色一黯。“即使不是全部,精品應該都在。先帝說,這是他送給我的最後一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