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9章 傳國璽(第2/2頁)

孫策笑了一聲:“怎麽確認?”

張纮咳嗽一聲,轉頭看了一眼虞翻。虞翻臉色不太好,見孫策看他,挨不過去,只好說道:“大王,首相言之有理,麒麟、鳳凰皆是神獸,關乎國運。若盛憲、賀輔所言屬實,當載入國史。若他們看錯了,也要提醒他們不要輕傳。這獻祥瑞的風氣一開始,以後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借此由頭邀賞呢。新莽劣跡殷鑒在前,不可不妨。”

孫策明白了。他想冷處理,實際上並不合適,因為別人不知道盛憲進翰林院、賀輔轉太守是早就計劃好的事,會以為這是獻祥瑞帶來的賞賜,跟風的人會一撥接一撥,到時候是賞還是不賞?賞,等於間接承認了他相信天命,又要回到老路上去,如此一來,傳國璽就不再是可有可無。如果不信,那盛憲、賀輔受賞就有因人而異之嫌,吳郡、會稽之間又會節外生枝,惹出是非。

“那你安排人查查吧。”孫策將這個任務交給了虞翻。虞翻其實是不信天命的,但他是會稽人,讓他去查,盛憲、賀輔容易接受。“至於傳國璽的事,以後就不要再提了。孤細細想來,無論是楚趙,還是秦漢,都沒落著什麽好。哦,對了,蔡公,要不你寫篇文章,說說這事,以正視聽?”

“喏。”蔡邕有點勉強地應了。

孫策隨即又與眾人商議,新年將至,吳國的開國大典卻還需要幾個月的準備時間,年號問題需要先解決,要不然這幾個月就沒年號了,對公文極不方便。即使是奉長安正朔也不行,先帝已終,新帝未立,長安也沒有年號。既然如此,不如恢復古制,取消年號,就用吳國紀年,以後登基稱帝也不用改。

這麽做也是有先例可循的,當年漢高祖就是這麽做的。年號本非古制,是漢武帝搞出來的新花樣,現在看來,除了聽點吉祥話之外,也沒什麽用。

張纮、虞翻等吳臣雖然覺得孫策這麽做有些隨意,不過他們跟著孫策久了,習慣了這種風格,也覺得年號既非古制,也沒什麽意義,徒增一堆麻煩,借此機會取消也沒什麽壞事,至少以後公文會方便很多。荀彧、沮授卻看得目瞪口呆,很不適應這吳國君臣的行事風格,尤其是荀彧,忍不住搖了搖頭。

郭嘉看在眼裏,嘴角輕輕一挑。

議事完畢,眾人分頭散去。荀彧官職最低,靠艙門最近,率先出艙,他下了飛廬,正打算離開,郭嘉從後面趕了上來。

“文若,到我艙裏坐坐。”

荀彧也沒推辭,跟著郭嘉來到艙中。郭嘉身為軍師祭酒,在孫策的座艦上有一間獨立的艙室,雖然這麽多天沒住,卻還是收拾得幹幹凈凈。兩人入座,郭嘉命人準備茶水,熱情地招呼荀彧喝茶。兩人閑扯了幾句,郭嘉突然說道:“文若,傳國璽在哪兒?”

“傳……國璽?”荀彧一愣,擡起頭,打量著郭嘉,眼神閃了閃,笑了。“奉孝,我剛才就對大王說了,我不知道傳國璽在哪兒。”

郭嘉笑笑。“我聽得很清楚。我相信你也聽得很清楚,大王對傳國璽其實並不在意。”

“是啊,大王氣度,真是令人高山仰止。”荀彧垂下眼皮,端起茶杯,淺淺的呷了一口。

“話雖如此,這傳國璽卻也不是一點用處都沒有。就像盛憲、賀輔獻的那個祥瑞一樣,大王雖然不信,對那只玉鳳還是很喜歡的,要不然也不會留在手中時時把玩。退一步說,大王不信,不代表別人不信,萬一誰得了傳國璽,以為天命在己,又不自量力的跳出來生事,總是麻煩。”

荀彧眉梢一顫,過了半晌,擡起眼皮,打量著郭嘉。“奉覺得傳國璽在我手中?”

“未必在你手中,但你應該知道在哪兒。”郭嘉笑得更加神秘。“就算你不知道,也應該猜得到。文若,先帝苦心布局,如今出了意外,你總不能這麽看著不管吧?”

荀彧盯著郭嘉看了半晌,啞然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