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1章 耳目(第2/2頁)

“怎麽講?”

“大王半有天下,囊括九州,戶口更是占天下大半,卻以吳王自居,置荊楚、燕趙之民於何地?是將他們歸於關中,還是棄之不顧?百姓不可一日無主,大王不為,只怕會有其他人趁虛而入。當年光武僅得河北,便於鄗城千秋亭即帝位,豈是急功近利?非也,乃為正名,示天下人以形勢,使其知去就爾。如今大王行王道,施仁政,天下歸心,大王不就帝位,豈不令人顧盼迷茫,不知所歸?”

孫策打量著周瑜,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麽。他沒想到周瑜會勸進,而且這麽堅決。從他的態度和理由來看,他應該是準備了很久了,絕非一時沖動。

難道說他特地從益州趕回來,就是為了這件事?

“公瑾,這件事……還是要從長計議,不能倉促。”孫策緩緩說道:“至少要先安葬了家父再說。家父最大的心願就是為大漢盡忠,如今只差一步,我總不能違逆他的意思。”

周瑜松了一口氣。孫策已經同意了,但他需要更多的人表態,安葬孫堅能要多長時間,最快一個月就能解決問題。如果動作迅速,新年以前就可以稱帝,最遲也不過明年春天。

……

孫策沒有留周瑜用晚餐,只是將他送出偏殿,看著他出宮而去。

站在廊下,孫策想著周瑜勸進的事,心中疑惑。原本鐘繇借孫翊之口勸進,他還以為是鐘繇個人的意見,現在周瑜又勸進,他不能不多想一些。以周瑜對荀攸的信任和尊敬,要說這裏面沒有荀攸的意見,恐怕不太現實。

鐘繇、荀攸都是潁川人,他們的意見是不是代表了潁川人的意見?

可是他沒有這方面的心理準備。他最近的心思都在推行優化新政上,根本沒有考慮稱帝的事。他對周瑜說時機還不成熟絕非托辭,而是真心話,可是從後來周瑜的反應來看,他顯然不這麽認為。

孫策想著,叫來淩統,打算讓他去請軍師祭酒郭嘉來。可是想了想,又決定親自走一趟。坐了大半天,他想走動走動,也想去軍師處看看。周瑜回家三天,賓客盈門,他天天在宮裏待著,反倒和外界接觸不多,有些閉目塞聽,消息滯後。

孫策突然要出殿,淩統有些意外,倉促之下,派人去殿下的值廬中叫侍從騎士來。今天當值的是關羽,時間不長,關羽匆匆來了,衣冠整齊,神情卻有些慌亂。孫策見了,不免有些奇怪。

“雲長,你這是……準備下值了?”孫策擡頭看看天,太陽還在天上,離下值至少還有半個時辰。

關羽訕訕地笑了兩聲。“臣……晚上有點私事,所以提前收拾了,打算等換值的人一來就走。”

見關羽一臉的春情,孫策心中恍然。“月上柳梢頭?”

“什麽?”關羽一臉茫然。

孫策笑了一聲,沒再和關羽拽文,他沒那文藝細胞。“你可收斂點,別耽誤了大事。秦誼回關中可不是玩耍,他關系著一群人的死活呢。”

關羽很尷尬,顧左右而言他。看著一個九尺高的漢子情竇初開的窘迫,孫策有點不太適應,他擺擺手,示意關羽不用隨侍,軍師處就在殿門外,不會有什麽危險。關羽撓撓頭,不好意思離開。孫策想了想,說道:“給你一個任務吧。”

“請大王吩咐。”

“你去幾條最熱鬧的街市轉轉,聽聽百姓們最近都在說些什麽。”

“喏。”關羽歡喜不禁,連忙應了,轉身去了。孫策叫上淩統,向軍師處走去。淩統追上孫策,嘻嘻一笑。“大王,你是想了解民間輿情嗎?”

“是啊。”

“那你讓關雲長去可不行。他的相貌、身高都太顯眼了,往那兒一站,別人就知道他是大王身邊的人,誰還敢亂說?”

孫策想了想,覺得有理。關羽的確不是做小密探的材料。“那你說誰比較適合?”

淩統眉開眼笑。“當然是我們幾個。如果說關雲長他們是大王的爪牙,我們就是大王的耳目啊。我們既有江東人,又有中原人,還有河北人,可以分頭行動,各管一片。晚上逛待的大多與我們年齡相當,也不會有人注意我們,肯定能探聽到最真實的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