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0章 望風而逃(第2/2頁)

“用兵未算勝,先算敗,萬一關侯沒能支持到十日呢?關侯是中山第一重將,他一旦戰敗,很可能導致中山士氣崩潰,盧奴失守。屆時鄴城未下,盧奴又失守了,大王當往何處棲身?”

張飛頓時啞口無言。他絞盡腦汁,冥思苦想了半晌,還是沒想出更好的辦法,只得向逢紀請計。逢紀一聲長嘆。“益德,你是大王心腹,我們就不說敷衍之辭了。不管關侯能不能堅持十日,全據幽冀的計劃已然失敗,逐鹿河北,我等不可能是孫策的對手,只能另謀他計。”

“什麽計?”

“去並州。據太行,為朝廷左翼。”

張飛思索良久,知道逢紀說的是實情,這是唯一的辦法。“雲長奈何?”

“能戰則戰,不能戰則退守常山,或入飛狐,或入井陘。”

張飛仰天長嘆。“大王之命,如何如此多舛。中山立國不滿一年,奈何又要遠遁他鄉。”

逢紀探身過來,拍拍張飛的手背。“益德,高祖當年被封為漢王,遠遁巴蜀,後來不一樣出陳倉,取關中,不數年而有天下?多難興國,殷憂啟聖,焉知不是大王身負天命之兆?”

張飛苦笑,連聲嘆息。逢紀隨即又和他商議,看看能帶走哪些人。張飛說,張郃、田豫都沒什麽問題,張郃殺了韓銀,走投無路,田豫原本就是劉備的心腹,上次之所以沒跟著劉備去中原是因為他有老母要奉養,如今老母已逝,他了無牽掛,肯定沒什麽問題。

逢紀隨即將張郃、田豫請來。正如張飛所說,得知孫策突入中山,包圍盧奴,張郃、田豫也覺得大勢已去,不如保存實力,撤入並州,等待機會。

逢紀目的達成,連夜返回大營,向劉備報告。得知張飛接受了逢紀的建議,張郃、田豫都願意跟著他走,劉備也松了一口氣。他又與逢紀商議,請逢紀與隨征的幽冀世家商談,盡量爭取一些人跟他走,哪怕是支系也行。實在不行,大家好聚好散,不要鬧出流血事件。

逢紀一口答應。

為了確保安全,第二天一早,劉備就退出鄴城,調整了大營,由張飛、張郃、田豫三人拱衛中軍,這才由逢紀出面與幽冀豪強磋商。得知孫策突入中山,幾乎所有人都亂了陣腳。逢紀巧舌如簧,一口咬定這是沮授、田豐蠱惑袁譚,出賣部分冀州人的利益,向孫策邀寵,一席話說得這些人怒不可遏,大罵沮授、田豐。

逢紀成功的爭取到了不少人的支持,連審氏兄弟都決定帶著絕大部分的部曲追隨劉備去並州,剩下的人就算有什麽想法,也不敢擺在臉上,只能暗自後悔。本以為跟著劉備能搏一回,沒想到劉備這麽慫,看到孫策就跑,連一戰的勇氣都沒有,可把他們坑苦了。

早知如此,直接投降豈不更好?

商量已定,劉備設宴,與那些不願意隨他西行的將領餞行。酒宴上,他先是表達了對時事維艱的擔憂,又感謝了眾人之前的支持,說到動情處淚灑衣襟,表示將來若有機會重歸故土,一定不負今日情義。眾人將信將疑,即使有人覺得劉備恐怕沒機會打回來了,也不至於當面戳穿他,互相配合著作戲,一時間,場面倒是很感人。

宴後,劉備兵分兩路:一路自領,退往河內,一路由張飛率領,趕往中山,馳援關羽,接應關羽一起退往並州。與此同時,劉備上疏朝廷,指責魏王與孫策合謀,侵犯中山。他兵力不足,糧草不濟,不幸戰敗,只能退守並州,請朝廷予以安排。他願駐守太原、雁門,為朝廷守藩。

田豫隨劉備西行,張飛與張郃率領五千精騎,星夜趕往中山。他派快馬給關羽送信,要求關羽不要貿然與孫策交戰,等他趕到再做計較。他沒敢告訴關羽劉備已經撤了,生怕關羽沖動。然而他很快就失望了,剛要廮陶,他就收到中山專來的羽檄,關羽與孫策麾下的張遼、龐德比武受挫,大發雷霆,連青龍偃月刀都折斷了,下令椎牛饗士,要與孫策決一死戰。

張飛仰天長嘆。“雲長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