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1章 張飛計(第2/3頁)

“崔相謬贊,愧不敢當。張飛驍勇,不亞於關羽。我軍士氣低落,要想守住邯鄲,還要崔相多多支持。”

崔瑜正中下懷,客氣了幾句,與張郃並肩登城,沿著城墻緩步而行,輕聲交談。兩側的將士都看著他們,氣氛沉重。兩人進了城樓,崔瑜不動聲色的擺了擺手,示意掾吏守在外面,不要讓別人進來。張郃會意,也示意部曲將守住門。

兩人就座,有侍從送上酒水。張郃舉杯,連喝了幾杯。崔瑜卻不動,靜靜地看著張郃。張郃故作詫異地看著崔瑜。“崔相,你……有話說?”

“將軍,你不覺得城中氣氛有些異常嗎?”

“大戰之際,將士們有些緊張,在所難免吧?”

崔瑜搖搖頭。“張飛雖勇,終究不如關羽。數日前,關羽攻城,城中將士在將軍的指揮下可是從容不迫,為何如今卻緊張起來了?”

張郃沉默不語。崔瑜停了片刻,喝了一口酒,接著說道:“將軍可知道張飛手中蛇矛的來歷?”

“聽說是孫策所贈。”

“沒錯,不僅是這杆蛇矛,劉備的青雲、赤霞雙劍,關羽的那口青龍偃月刀也是。他們都曾為孫策效力,如今都成了孫策的勁敵,將軍可知為何?”

“正要請教。”

“無他,中原人妄自尊大,目中無人,視我河北人為蠻夷爾。汝潁人的自負,將軍應該感受很深吧?劉備、關羽、張飛乃幽州遊俠,豈能甘居人下,辭孫策北返亦是意料中事,正如今日汝潁人棄我河北一般。”

崔瑜說著,用力拍了拍案幾,以表示自己的義憤,連聲嘆息。

張郃心中明白,話說到這個程度,崔瑜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接下來該他表態了。“郃本武夫,唯知奉君命以征伐四方,恨不得佐明主以定天下。如今冀州敗壞,魏王受辱,郃也亂了方寸,不知所歸。崔相是冀州賢士,還請不吝賜教。”

崔瑜大喜,拱手道:“願與將軍攜手,共保一方平安。”

兩人一拍即合,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崔瑜出面,與熟識的豪強、士人聯絡,說明利害,很快就取得了一致,決定支持張郃,向張飛投降。

張郃隨即與張飛聯絡。張飛大喜,派卑湛入城,商量投降的具體事宜。

……

收到張飛的軍報,得知張郃、崔瑜舉邯鄲而降,劉備大喜過望,就連逢紀都有些意外。

雖然他們派出了卑湛做說客,希望能勸降張郃,但他們沒想到這麽順利,而且還多了一個崔瑜,邯鄲更是完好無整。關羽打了兩個多月也沒能拿下邯鄲,張飛與張郃比了一次武,邯鄲就到手了。

“不意益德也有小智。”劉備很欣慰。

“是啊,益德可大用矣。”逢紀附和了幾句,又提醒劉備道:“只是他建議留張郃守邯鄲,是不是有些不妥?張郃初降,軍心不定,士氣低落,能否直面吳軍?當今之計,似乎還是由益德守邯鄲合適些。”

劉備想了想。“張郃是良將,深受袁氏父子器重,他棄袁譚而降,並非戰敗,而是不願隨袁譚降孫策,既然如此,即使面對孫策,他也不會動搖,否則又何必今日,枉負背主之名?”

逢紀撫著胡須,眉心微蹙。他真正的意思並不是擔心張郃三心二意,而是覺得張飛有怯戰之意,不願面對孫策,這可不是什麽好現象。孫策才是劉備真正的對手,如果不敢面對孫策,就算現在打得再好也沒有意義,不過是為孫策前驅罷了。

可他不能直說,與關羽不同,張飛雖然不姓劉,在劉備心裏卻比劉氏宗親還要親。張飛和簡雍是劉備少年時就結交的好友,在簡雍棄劉備而歸太史慈後,張飛對劉備有著與眾不同的意義。說張飛會背叛劉備,等於說劉備不得人心,眾叛親離,會摧毀劉備的信心。

一場惡戰迫在眉睫,不僅張飛需要面對孫策的勇氣,劉備更需要。

逢紀想了很久,覺得還是親自與張飛談一談。“大王,既然邯鄲易手,可命張郃領其部曲留守邯鄲,其他人馬由益德統率,圍攻鄴城。”

劉備欣然同意。

雖說張飛勸降了張郃,多了一萬冀州兵,填上了關羽帶走的兵力缺口,但強攻鄴城依然是一個不太可能的任務。逢紀將希望寄托在冀州人的內亂上,他隨即命使者崔均趕到鄴城,面見袁譚,並將張郃已降的消息散布出去,進行遊說活動,動搖城中軍心。

……

崔均是冀州名士,他的到來很自然的引起了城中文武的注意,雖然袁譚派人全程陪同,崔均還是很順利地將消息傳了出去,沒走到袁譚的面前,張郃已經投降的消息就人人皆知,全城震動。

毫無疑問,在高覽陣亡之後,張郃就是魏國碩果僅存的名將,他的投降對魏軍士氣的影響極大,不少人都動搖了。當年爭涿郡,張郃曾與劉備大戰,既然他都能投降劉備,別人自然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