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0章 沮授進計(第2/2頁)

袁譚目光一掃,打量著沮授,嘴角抽了抽。“沮卿,你這些話若是被人聽到了,怕是要千夫所指。說你一個通吳賣國都是輕的。”

沮授苦笑。“他們可以殺了臣,卻不能否認這是事實。縱使貴為王侯,諱疾忌醫也不會不治而愈,只會貽誤病情。若想生存下去,只有壯士斷腕,受湯藥之苦,針石之痛,去疾療傷,方能起死回生。”

袁譚哼了一聲:“能斷腕的有幾個?”他頓了頓,又道:“說說你的三分可能吧。”

“喏。孫氏之興,實屬意外,甚至可以說是殊不可解。孫堅父子性情相似,皆勇武少文,唯獨孫策不同,雖不讀書,卻有超卓見識,推行新政,得萬民之心,待人以誠,令無數俊傑俯首,百戰百勝,不數年而建國立基,半有天下,為諸侯之霸。此等情形,縱使項羽重生,怕是也要自嘆不如。”

袁譚微微頜首。“沮卿此言,深得孤心。項羽畢竟是項燕之後,得項梁教導,通曉兵法,又得過人天賦,成一代霸主還算情有可原。吳王出自寒門,勇武還可謂得其父之傳,這治國之道從何而來?縱使漢高祖天授,亦須張良教之而後悟,吳王卻是自悟,實在是匪夷所思。天生聖人,豈是凡俗可當?”

說完,袁譚忍不住一聲長嘆,沮喪之意再次籠罩了他。

沮授看在眼裏,微微一笑。“大王,你可記得孫策是哪一年開始推行新政的?”

“初平二年秋,在南陽。”

“至今幾年?”

袁譚算了算。“正好十年。”他心中一動,霍然轉頭,打量著沮授,眉梢輕輕揚起。“沮卿,你那三分可能,莫非是說孫策盛極而衰,其勢不可久?”

“大王英明。”沮授躬身再拜。“三十年為一世,一世又分三紀,自有興亡之理。初生之時,自然一日千裏,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結舌,但其勢必不久,此後是成是亡,要看天數。若能持成穩重,或可有十年太平,縱有危機,也能一一解決,再以十年蓄新力,破除沉疴,為下一世做準備。若是心浮氣躁,急於求成,則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

袁譚眼神閃爍,若有所思。他聽懂了沮授的意思。十年新政,孫策的發展也到了一個周期,未必還能繼續發展下去,縱使能,也不會再像前十年那樣順利,他也有很多問題要解決。解決好了,他還能繼續前進。一旦解決不好,像霸王項羽一樣崩潰也不是一點不可能。

沮授說有三分機會,正在於此。

就了解到的情況而言,這絕非自欺欺人。隨著吳國的疆域增大,人才增多,吳國文武的內部分歧凸顯,不久前的兗州之戰,孫策超擢朱桓為將,偏袒江東系,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最後不得不貶斥朱桓的軍師陸遜以平息眾怒。

派系之爭的危害,他們父子最有感觸,如今又成為孫策最大的問題,說明孫策雖然有過人之處,卻也並非無所不能。有些事,他一樣要面對,而且看起來他面對的壓力可能會更大。原因很簡單,他對世家的打擊力度大,引起了反彈自然也大。舊的世家被血洗清除,新生的世家怎麽辦?更何況還有大量迫於形勢,只能暫時蟄伏的舊世家在等待機會。

此消彼長,舉目皆敵。如果孫策處理不好,他崩潰的速度也許比他興起的速度還要快。

“沮卿以為,吳王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五五之間。”沮授舉起三根手指。“臣再加半分鼓勵,湊三分機會,唯大王明鑒。”

袁譚忍俊不禁,笑出聲來,臉上的愁雲散了大半。他笑了一陣,又嘆道:“沮卿奇才,當與荀彧、張纮抗行,只可惜身不逢時,被孤父子所誤。”

沮授搖搖頭。“自勝者強。大王若能自勝,重整旗鼓,臣未必不如荀彧、張纮。”

袁譚揚揚眉,看看四周,走到一旁的石幾上坐下,又指了指對面,示意沮授入座。

“公與,坐。今天你我君臣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