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8章 交易

“對,對。”徐琨強笑了兩聲,意興闌姍,強忍著扭頭就走的沖動,低著頭,背著手,沿著城墻向前走。他有些後悔,不該來高唐找朱然,簡直是自取其辱。

朱然跟了上去,陪著徐琨走了一段。徐琨心情稍緩,苦笑道:“義封見諒,我也是……”

“都督的心思,我感同身受。”

“是嗎?”徐琨強笑了兩聲,又覺得不妥,只好閉嘴不言。

朱然突然笑了。“大王被人稱作小霸王,都督以為是佳評還是惡評?”

“當然是惡評。霸王雖然力可拔山,不過是匹夫之勇,卻非英主。若非如此,天下又豈能得而失之,白白犧牲了我江東子弟。”

“若是讓都督選擇,你是願意追隨霸王,還是願意追隨漢高祖?”

徐琨沒有立刻回答,他停住腳步,扭頭打量著朱然,欲言又止,一絲笑意卻在嘴角綻放開來。他挪開眼神,看向遠處,思索半晌。“義封,感激不盡。”

“都督不必客氣,我兼任都督的軍師,查闕補漏本是職責所在。”

徐琨轉過身,靠在城墻上,雙手環抱在胸前。“義封,我能問你一句話嗎?”

“當然。”

“大王……可曾評價過我?”

朱然站在徐琨身邊,輕拍城垛。“大王麾下人才濟濟,人所共知,侍從三甲為龐士元、陸伯言、諸葛孔明。我天賦有限,不能和他們三人相提並論,勉強可列為第四。如今陸伯言、諸葛孔明為左右軍師,龐士元隨沈督,我隨都督。沈督稱三妙,是江東世家子弟中最先被大王委任一州軍事的奇才,都督覺得自己在大王心中是什麽地位?”

徐琨嘆了口氣。“義封,我就是看不懂大王的用意。就拿沈督來說吧,他當初統兵北上,征戰青州,也算有功可述,如今卻停滯不前,反倒是朱桓後來居上,統呂範、紀靈、滿寵,平定兗州,你說他會怎麽想?”

“沈督負責青州軍事,那青州推行新政用了多久?”

徐琨不吭聲了。這件事的確不順利,沈友初平六年入青州,到現在已經有五年多了,青州的新政推行才算真正開始,離大功告成還有一段距離。這既是青州情況復雜,也是沈友本人年輕,沒有足夠的經驗所致。但這五六年裏,孫策從來沒有批評過沈友,而是不斷派文武增援,先是派他負責濟南、平原戰事,又派伊籍任青州刺史,分擔監察的事務,這都是給沈友歷練的機會,耐心地等他成長。

說起來,沈友其實只比孫策小一歲。

孫策雖然號稱小霸王,實際上遠比項羽高明,有著漢高祖也未必能及的老成和穩重。在他心裏,每個人都有最合適的安排,自己的擔心實在沒有必要。

朱桓看似後來居上,但兗州之戰已經證明了他的能力上限,陸遜已經被調離,朱桓再進一步的可能性極小。相比之下,龐統、朱然都在青州,進攻冀州時,青州必然是主力,而他也會是當仁不讓的前鋒。這時候如果輕舉妄動,不僅會害了自己,害了朱然,還打亂了孫策的布局,罪莫大焉。

徐琨豁然開朗,慚愧不已。

“我親自去臨淄,與沈督和龐軍師商議。”

“親自去就不必了,都督還是留下來整頓兵馬比較好,沈督與龐軍師若有命令,都督也可立刻行動。”

“甚善!”

……

沈友也接到了孫策的冀州方略。他與龐統商量後,覺得此戰關鍵是誘劉備入冀州,在平原決戰,以免劉備退入山區,據險而守。因此,太史慈能不能完成對劉備的包抄至關重要,他們如何保持對冀州的壓力就很有講究。壓力太大,冀州隨時可能易手,劉備不敢出兵冀州,太史慈無機可乘。壓力太小,袁譚又可以將足夠的兵力調到北線,劉備想進也未必進得來。

最後,龐統想出了一個主意:加大新政的推行力度,迫使更多的青州世家出逃,造成青州人心惶惶,暫時無力出兵的態勢,讓袁譚放心,將一部分兵力部署在平原一帶,聲援青州世家。如此一來,他們也可以名正言順的整兵備戰。一旦太史慈完成包抄,他們就可以發起進攻。

龐統估算了一下,如果一切順利,總攻將在秋後展開。他們進攻的時間可能會遲一些,但最遲也不會遲於新年。著眼於此,有些準備需要提前進行,比如糧草輜重的籌集、運輸,比如兵員的征發、訓練。這次是主動進攻冀州,與據地而守不同,需要準備得更充分一些。

沈友贊成龐統的建議,隨即與伊籍商量,讓他加強監察,加大對陽奉陰違的青州世家的處理力度,必要的時候可以小題大作,把聲勢鬧得大一點。

就在他們商量的時候,徐琨轉來了蔣幹的消息。龐統分析之後,以為不必多事,靜觀其變即好。冀州落入誰的手中並不重要,袁譚也好,袁尚也罷,包括劉備在內,他們都不具備整合幽冀的能力。如果他們能互相配合,或許還能有一戰之力,如果他們互相謀算,內訌不休,這事反倒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