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4章 一盤散沙(第2/2頁)

很快,有人便挖出了一個事實:華歆當年在陳球門下求學,除了管寧之外,還有一個著名的同窗:剛剛過世的大儒鄭玄。鄭玄比華歆年長三十歲,不是一輩人,但他們肯定有交情,陳球去世時,他們曾一起參加葬禮,並在陳球墓前刻碑留名。

鄭玄的影響力有多大,所有人都清楚。鄭玄雖然死了,但冀州、青州還有很多他的學生,其中最著名的如樂安國淵、清河崔琰,如今可都在冀州擔任要職。逢紀拉來華歆做幕僚,很可能是要和國淵、崔琰等人套近乎。有了這些人的支持,再加上袁熙與逢紀的舊交,逢紀的實力足以和他們抗衡。

有了這樣的擔心,崔鈞等人對聯絡袁熙、襲取冀州的事不熱心了,他們提出各種理由進行阻擾、拖延,一會兒是冀南世家強勢排外,就連袁紹都鎮不住,大王入主冀州,恐怕也不會受到歡迎;一會兒袁熙太軟弱,能力不如袁譚,以弟篡兄,於大義也不合;一會兒大軍數量有限,尤其是騎兵數量不足;一會又擔心錢糧不足,兩面作戰,恐怕供應不上,需要多準備一些時間,最好等到秋後。

逢紀焦頭爛額,寸步難行。但他不認為這是因為華歆的到來引發的,反倒更加反感冀北世家的頑固和不可理喻。他苦勸劉備,希望他能力排眾議,迅速出兵冀州。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一旦孫策全取兗州,四面合圍,他們就自顧不暇了。

劉備信心不足,遲遲沒有決斷。

時間一天天過去,逢紀心急如焚,卻也無計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