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0章 忠與誠(第2/2頁)

“喏。”劉曄與孫皎齊聲答應。

……

劉曄隨著孫皎走進軍師處的档案室,驚呆了。

整整一屋艙室,分門別類,擺滿了档案,即使是曾主持長安朝廷秘書台的劉曄也嘆為觀止。別的不說,僅是那些用樟木打造的櫃子就讓人眼饞。這麽多的上好樟木,成本不菲。

“這些樟木都是從豫章深山裏采出來的,這樣的档案室,整個吳國只有三個:一個在首相府,一個在計相府,一個在中軍。中軍這個最大,首相、計相隨行時,他們的档案也會寄存在這裏。”孫皎指了指遠處的一扇門。“不同部門的档案是隔開的,以免互相幹擾。”

劉曄驚嘆不已。孫皎領著他,將档案室的布局大致說了一遍,中途遇到幾個正在查閱档案的軍師、參軍,不免停下來打招呼,聽說劉曄剛被委任為軍師,那些軍師、參軍的眼神都有些異樣,有人表示祝賀,有人表示懷疑,有人表示不以為然。劉曄也不在意,隨孫皎一一看過去。

“軍師是不是也有分工?”經過關中档案區時,劉曄停住了腳步,目光掃過一個個的格子。

“是的。”孫皎笑道:“軍師是想看看與你有關的情報嗎?”

“可以嗎?”

“你想看什麽時候的,我去填個表,申請一下。”

劉曄歪了歪嘴。“這麽麻煩啊,那就再等等,先處理了冀州的事再說。”他又向前走了一段,發現前面標識著交州的档案區大部分櫃子都空著,不免有些驚訝。孫皎解釋說,交州之前由驃騎將軍負責,中軍基本不予幹涉,所以收集到的情報比較少。現有的情報大多是從別的渠道收集來的,比較雜,不夠系統,準確性也有限。

劉曄若有所思。

參觀完了档案室,劉曄回到冀州區,就站在档案櫃前,一份份的翻看相關的記錄。旁邊有專供抄寫的書案,案上有準備好的筆墨紙張,他也不用,只是一頁頁地看過去。

冀州的档案收集得很多,時間也早,最早的是初平三年,那時候孫策剛剛接管豫州,這艘樓船可能還沒建。劉曄站在那裏看了大半天,然後又去了幽州區。出乎他的意料,幽州區的档案也很多,比冀州區有過之而無不及,僅是遼東就有好幾個櫃子。仔細再看,還有高句麗、三韓、倭國等類別,有的劉曄聽都沒聽過。

“這些蠻夷小國,如何也用這麽多心思?”

“大王說,正因為他們是蠻夷,更需要我華夏衣冠文明的教化,所以需要多花些心思。”孫皎捏著指關節,發出清脆的響聲。“這還不算多,大王眼下最關注的還是西域,那裏是最有可能威脅我華夏的所在,將來必先征服之。”

劉曄愣了一下。“你說的是羅馬嗎?”

“劉軍師也知道?”

“聽人說起來,聽說這羅馬原本也是個撮爾小國,好戰成性,幾百年間,竟成東西萬裏之大國。安息之所以衰落,就是因為與羅馬的戰爭所致。”劉曄淡淡地說道:“長安有不少西域來的胡商,我們也收集了一些情報。不過這些事情還是荀令君最熟悉,他麾下的鮑出等人很得力。秘書台的主要任務還是收集中原的情報。”

“那你們收集到的情報多嗎?”

“多?”劉曄轉過頭,看著遠處那些他暫時還無權調閱的關中档案,苦笑一聲。“原本以為不少,現在看來,僅是情報而言,勝負即已判然。有如此雄厚的財力支撐,郭奉孝焉能不勝。”

孫皎笑了,看看四周,見附近無人,低聲說道:“郭祭酒雖然聰明絕頂,精力過人,如今卻也分身乏術,這才引諸葛亮、陸遜為左右軍師,襄贊軍事。依我看,用不了多久,前中後三軍師也會陸續委任,劉軍師必居其一。”

劉曄笑著搖搖頭,謙虛了幾句。“豈敢,豈敢。曄乃降臣,吳王不殺我已是開恩,豈敢得隴望蜀。”

孫皎笑了。“劉軍師,太史子義也曾是降臣,他還襲擊過大王呢,現在不照樣高居九督三甲?大王胸懷,古之聖君不能及。軍師事之以忠,他必待軍師以誠。”

劉曄目光微閃,低頭看档案。“多謝叔朗提醒,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