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6章 浮屠與儒(第2/2頁)

“對了,前天收到邴原的消息,說他從胡人手中收到一件玉器。”陸康拍著欄杆,收起笑容。“聽說有些古怪,他不敢獨斷,正與管寧探討。又向中原寄了幾封信,通報消息。”

“什麽樣的玉器,這樣緊張?”孫策笑道。邴原的反應有些反常,有了新發現,不是當作武器與陸康等人爭論,甚至沒有在學刊上公布,而是私下聯絡,其中必有古怪。不過他心裏卻清楚,既然錢唐、余杭一帶有零星的玉器出土,遼東、遼西也不例外,那可是著名的紅山文化所在地,遺址分布比良渚遺跡範圍更大,號稱中華第一龍的碧玉龍就出自紅山文化圈。

陸康皺了皺眉,正考慮怎麽措詞,腳步聲響,嚴浮調出現在樓梯口,一見陸康也在,嚴浮調的神情有些不太自然。陸康也哼了一聲,沉下了臉,喝道:“嚴浮調,你休要在大王面前胡言亂語,大王可不是那些愚民,否則小心你的首級。”

嚴浮調拱手施禮。“祭酒,論道不成,便要殺人,這是儒門故事不假,只不過大王早已明儒學之偽,經學之衰,他是不會學你儒門那一套的。”

“哼!但凡學術傳承,難免有歧見、曲折,傳承越久,研習的人越多,越是如此。你浮屠道也不能例外。你以為我不知道在那天竺之國,對你所言之浮屠道不以為然,甚至斥為邪道的人亦比比皆是麽?”

嚴浮調點點頭,又搖搖頭。“祭酒所言甚是,但又有不同。天竺那些視浮屠道為邪道之人皆是守舊腐朽之人,那些人固守舊學,不肯接受新學,這才出言汙蔑聖人。他們雖嘵嘵,卻無濟於事,數百年來,舊學日衰,如老朽將亡。新學日盛,如少年成長。”

“老朽當年也是少年,少年將來也會是老朽。”陸康更加不悅。“你也是我中原衣冠,就算如今棄儒學而就浮屠,怎麽連尊老也忘了?不過這也正常,浮屠道重出家,在家不拜父母,在朝不拜天子,又何必在意幾個老朽。”

嚴浮調一時語塞。陸康這句話可是點中了浮屠道的要害。浮屠道重出世,要斬斷世俗之累,不僅與儒家的觀點相對立,更與世俗政治無法相容。按照浮屠道的教義,他毋須向俗世君主行禮,但他有求孫策而來,又豈能不禮敬?

陸康撫著胡須,面帶得意。與嚴浮調辯論多次,今天總算勝了一局。在孫策面前,嚴浮調還敢強調浮屠道的無君無臣,無貴無賤,眾生平等麽?

孫策含笑不語。他不喜歡佛學,尤其對佛教傳播有些抵觸,但他也不喜歡儒學這種以扣政治帽子來進行學術辯論的做法。只不過當著陸康的面,他不會表露這樣的看法。畢竟他只是想改造儒學,並沒有徹底否定儒學的想法。

就目前而言,能夠擔當起政治哲學重任的只有儒學。

嚴浮調沉吟了片刻。“大王,浮調有一事不解,能否請大王解惑?”

“不敢。”

“當年轅固生與黃生在孝景帝面前爭論儒學與黃老,孝景帝是如何評判的?轅固生得罪了竇太後,令入圈擊彘,孝景帝又是如何做的?”

孫策大笑,對陸康說道:“陸公,你看,這就是入室操戈啊。”

陸康哼了一聲,不以為然,正待駁斥嚴浮調,孫策不動聲色的擺了擺手。陸康心中不安,卻什麽也沒說,只是冷眼旁觀。孫策是對浮屠道也有興趣,想聽嚴浮調傳道,還是對浮屠道有研究,想親自下場,折服嚴浮調?嚴浮調最近為了傳道,奔走於權貴之門,吳夫人、袁夫人都對他頗有好感,還捐獻了不少財物。孫策這次特地從平輿趕回來,很可能有針對浮屠道的用意。

“嚴君,我冒昧地問一句,你對浮屠道如此熱誠,是出於學術研究,還是服膺於其成就?你對佛陀的行跡又如何看?”

嚴浮調說道:“兼而有之。”

孫策搖搖頭。“恕我直言,你可能兩者皆失。論學術,你所知的浮屠道經義不過是皮毛。論行跡,你與佛陀所行相去何吝千裏,簡直是欺師滅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