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0章 貨幣危機(第2/2頁)

太多的事纏雜在一起,讓孫策覺得腦子不夠用,只恨以前讀書少,知識體系不全面,尤其是經濟、金融理論近乎空白,只能泛泛而談,無法應用到實際中去。

郭嘉剛出去,虞翻快步走了進來,上殿入座,將幾頁紙推到孫策面前,自己倒了一杯水,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孫策瞅了他一眼,忍著笑。年終歲底,又是五年計劃的最終審核階段,需要盡可能的完成征稅,以便讓數據好看一些。但海商的稅不是好收的,要為他們解決很多問題才行,尤其是貨幣緊缺,貨幣不足引起的通縮已經影響到他們的利潤。虞翻為此已經和他們吵了好幾天。

“吵完了?”

“哪能這麽快就結束,我是中途離席,晾他們一陣子。大王,這是今年的上計結果,開支很大啊,入不敷出。一旦發布,我估計反響會很大。”虞翻看著孫策,憂心忡忡。“如果沒有合理的解釋,會有人跳出來反戰,尤其是周公瑾那一路,三萬大軍,萬裏遠征,一年三十億,卻看不到什麽實際收益,弄不好就成了窮兵黷武。即使是冀州,也要讓出相當的利益才行。”

“說自由他們說,決定還是我來做,作戰的事什麽時候輪到他們來操心了?”孫策皺起了眉,有些擔心地看著虞翻。“仲翔,你是不是被他們帶偏了?”

虞翻苦笑道:“大王,臣不設身處地,如何能知道他們在想什麽,又如何能有的放矢,說服他們?就事論事,現在幾路征伐的開支的確太大,錢糧都難以支撐,稅賦不足,只能向他們借錢。如今物價這麽低,借錢是按錢算還是按糧算,這裏面差異很大,別說他們是錙銖必較的商人,就連臣也覺得棘手。”

虞翻又喝了一口水。“大王,臣接到消息,南陽出現了新錢,有人在利用我們缺錢的麻煩割我們的肉。如果不能及時應對,我們就是白辛苦,為人做嫁衣。”

說著,他從懷裏掏出一枚五銖錢,擺在孫策的面前。孫策取過新錢,入手很輕,一看就知道份量不足,面值五銖,重量最多三銖。聰明人什麽時候都不缺,漢人重利,盜鑄錢幣的花樣翻新,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這麽大的破綻露在他們面前,他們不下手才怪。從長遠而言,這會將更多的錢吸引過來,但從短期看,卻絕對是虧本生意。

步子邁得太大,扯著蛋了。貨幣短缺的問題來得太快太兇猛,遠遠超出他的預期,必須盡快解決,就算是冒點風險也是值的,總不能看著別人來割肉。

孫策咬了咬牙,做出了決定。“仲翔,我有一個設想,或許能解決這個麻煩。”

虞翻的眼睛頓時亮了。“大王,你有什麽妙計?”他在孫策面前說了這麽多,就是希望孫策能有好辦法。常規的辦法他已經都考慮過了,無解,只能指望孫策出奇制勝。

“造一批合金幣,用於大宗交易。”

“如何防偽?”虞翻應聲問道。不管是金幣還是銅幣,只要面值超過實際價值,必然會有偽造的問題出現,如何防偽就成了關鍵。大面值的金幣是實際價值的十倍甚至百倍,足以讓人為之瘋狂,哪怕是抓住就殺也制止不住。

“利用黃大匠最近研究出來的合金工藝,造一批短期內無法仿制的合金幣,暫解燃眉之急。可以參考國債,對每一枚合金幣都進行登記,每次更換持有者,都需要到官府進行登記備案。一旦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立刻可以判斷為假幣。這樣的話,面值也可以做得大一些。”

“有這樣的工藝?”虞翻表示懷疑。

孫策勾了勾手指。甄像走了過來,將一枚錦盒放在案上。孫策打開錦盒,從裏面取出一枚合金片,遞給虞翻。虞翻接過,反復看了看。合金片並不算大,只是比五銖錢大一圈,顏色也不是純正的金色,偏白,有點像銀幣或者鐵幣,表面平滑,光可鑒人,一面有一個浴火鳳凰的紋樣,一面是個吳字,正是黃承彥主持的吳國鐵官的獨門標志,不少精工制作的兵器上都有。兵器上有了這樣的標志,就說明這件兵器是黃承彥親手督造,得之者無不奉為家寶。

虞翻本人就有一柄這樣的長劍。

“這能防偽?”虞翻還是覺得不太靠譜。這幣面是光滑,字和鳳紋也很清晰,仿制有一些難度,但絕非不可能。

“這也是我要和你商量的原因。仲翔,你讓人拿著這件樣品去找人仿制,看看有沒有人能仿得出來。如果有,我們就另想辦法。如果沒有,我們就用這個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