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6章 中伏(第2/2頁)

董昭沒有把握正面迎戰朱桓,可是面對紀靈,他很有信心。紀靈雖然名列九督之一,但他投靠孫策的時間相對比較短,麾下將士也不如呂範等人的部下精銳,尤其是臧霸、孫觀等人,原本是泰山諸賊,保留了更多的流寇作風,打順風仗沒什麽問題,真要面對面的硬捍,他們的戰鬥力連滿寵率領的豫州郡兵都不如,更別說朱桓率領的中軍了。

朱桓在定陶,離昌邑有百余裏,離亢父有兩百多裏,如果能迅速擊潰紀靈,就算朱桓收到消息趕來,也未必來得及。擊潰紀靈,占領亢父,他可進可退,既可以攔住朱桓的大軍,讓物資和人員從容撤退,也可以退到東平國都無鹽。比起昌邑,無鹽離水比較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巨型拋石機的優勢。

董昭與董訪、吳質商量後,派董訪率一萬冀州兵出城,迎戰紀靈,然後詐敗,引紀靈靠近昌邑。吳質則趕往東平,與朱靈聯絡,請朱靈出兵接應,最好能奪取亢父,切斷紀靈的退路。

董訪、吳質答應,隨即分頭行動。

……

紀靈拿下金鄉後,再接再勵,又拿下了東緍、方與,連戰連勝,戰利品豐厚,士氣高漲,孫觀、昌豨等人覺得不過癮,幾次請求紀靈繼續西進,攻擊昌邑。

昌邑不僅是郡治,還是州治,戶口本來就多,董昭又將大量的世家家眷作為人質聚集到昌邑,這些人隨身肯定帶著細軟,如果能打下昌邑,戰利品之豐富絕非一兩個縣城可比。

紀靈不同意。昌邑城裏有錢,但昌邑城裏還有兵,董昭麾下有數萬冀州精銳,絕非他們能夠取勝。朱桓再三吩咐,要等他們拿下定陶之後再合兵進攻昌邑,現在定陶未下,他擅自進攻,一旦遭受挫折,必受軍法處置。

昌豨等人很是不以為然,覺得紀靈膽小。朱桓算什麽?他不過是吳王中軍的一個普通將領,因為是江東人,這才做了主將。他想獨攬大功,讓張奮從西而來,先將大功都搶走了,卻讓我們做誘餌,牽制董昭,擺明了就是欺負我們不是嫡系。

紀靈不為所動,昌豨等人也沒辦法,可是當他們收到董訪率部出城的消息時,他們坐不住了,再次向紀靈請戰。董訪只有一萬人,又是主動進攻我們,我們總不能不戰而退吧?若是如此,董昭出城增援定陶,我們豈不是又違抗了朱桓的軍令?

紀靈也覺得不好處理,只得下令迎戰。他出於謹慎起見,派人急報朱桓,說明情況,以便朱桓有所準備,免得到時候來不及反應。

兩軍在濟水北岸相遇,孫觀、昌豨士氣高漲,搶先發起了進攻。董訪早有準備,命令刀盾手、長矛手押住陣腳,強弩兵夾在兩側,全力射擊。密集的箭雨從陣中躍出,射得孫觀、昌豨擡不起頭來,更遑論進攻,轉眼之間,近千名士卒就倒在了陣前。

連續三次攻擊未果,損失慘重,孫觀等人慌了,連忙向紀靈請示。

紀靈倒是早有準備,他命令孫觀、昌豨重整隊形,穩住陣腳,然後派出戰力最強的中軍出戰。比起孫觀等人出自泰山賊的部下,他所領的中軍不僅訓練好,裝備也好,戰鬥力明顯要高出一籌,上陣之後,迅速奪回了主動權。

董訪見狀,按照事先準備的計劃,率部向昌邑方向撤退。紀靈不打算追擊,但吃了虧的孫觀等人卻不肯罷休,堅請無果,幹脆帶著自己的人馬追了上去。紀靈收到消息的時候,他們已經追到了昌邑境內,被埋伏在這裏的董昭逮個正著。

臧霸落在後面,得知孫觀、昌豨中伏,這才知道中了計,僅憑他自己的兵力根本無法救出孫觀等人,除非紀靈出面,請朱桓派兵增援。他親自趕到紀靈的中軍大營,一句話不說,“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