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8章 顧雍(第2/2頁)

“請元嘆兄指教。”

“兗州是一塊礪石。”

朱桓眼神微閃。“那我就是大王要磨的刀?”

“你是,伯言也是。”顧雍靠近了些,拍拍朱桓的手。“伯言雖說接連取勝,但一次是偷襲,一次是守城,並沒有正面作戰。這次大王給你們機會,讓你們指揮數萬人的大戰,這樣的機會很難得。只要能勝,時間長一點沒關系,消耗多一點也沒關系,大王在乎的只有一點:你們二人指揮數萬人大戰,並且取勝,兗州就是讓你們練兵的校場。”

朱桓恍然大悟。他知道孫策為什麽擔心他了,孫策擔心他急功近利,浪費了這次機會。以兵力而言,擊破兗州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借這次大戰取得足夠的經驗。攻克兗州之後就要進攻冀州,孫策需要一個能像周瑜那樣獨當一面的大將,他和陸議就是孫策心目中的人選,而且他還排在陸議前面。

當然,如果他的表現不能讓孫策滿意,那機會就是陸議的了。

“休穆,努力,千萬不要辜負大王。”

“這是自然。”朱桓拍著胸脯,慷慨激昂。

顧雍看了他一會兒,突然說道:“你有多久沒回吳縣了?”

“還是正月裏在家的。”

“寫封信回去吧,告訴你幾個叔父,你朱家光宗耀祖的機會就在眼前,不要被一些蠅頭小利耽誤了。”

朱桓一愣,隨即明白,臉色頓時陰了下來。

……

送走朱桓,顧雍回到中庭,在堂上站了一會兒,讓人取來剛剛批復的那兩份公文,看著上面的處理意見,提起筆,打算修改一下,可是想了想,又放了回去。

這兩件事其實是一件事:一個建業本地豪族說有一塊地原本是他家的產業,想要回來,但屯田中郎將不肯還,雙方各執一詞,告到建業縣。涉及到屯田,這件事原本不在建業縣的管轄範圍內,但主告者是建業縣人,顧雍作為建業令,不能不問,向屯田處發出了詢問,今天才批復。

他的處理決定是雙方協商解決,耕地是不可能還的,但屯田處可以提供一些補償,雙方各讓一步就算了。可是朱桓外放,他感受到了孫策扶植江東人背後的目的,這麽處理就有些不妥了。

孫策入主江東之初,並沒有像在豫州那樣強行掠奪當地世家、豪強的土地,大部分都是通過協商,由世家、豪強主動獻地,然後再給予相應的補償。主動獻地難免會有保守,最好的地不太可能獻出去,數量上也會超出一些,孫策對此沒有深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不過份,就算默認了。

這麽做,對保持江東的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也留下了隱患。豫州世家被孫策來來回回折騰了幾遍,元氣大傷,至少有一半世家的家主被殺,首級掛在了官道上,剩下的世家也都嚴格按照計口授田,多一畝都不行。豫州人心裏不平,自然不能看著江東人逍遙法外,尤其是杜襲任丹陽太守之後,風聲就漸漸緊了起來,私下裏有傳言說要在江東丈量田畝,清理超出標準的土地。

顧雍在這個時候調任建業令,有充當緩沖的作用,平衡杜襲的一些過火措施,以免激化矛盾,至少他自己是這麽認為的。從幾件事的處理來看,他的判斷基本無誤。但他低估了孫策推行新政的決心,涉及到土地,孫策絕不會讓步。這個本地豪族要倒黴了,孫策如果下令清查他家的土地,肯定會超出標準,不僅他想討回的土地要不回來,說不定還會被當作典型,割掉一塊肉。

他的處理決定不符合孫策的要求,現在改也來得及,卻不符合他之前的作風。一旦孫策發現他改變作風是因為朱桓來訪,他從中嗅到了風聲,那性質就不同了。

寧可挨孫策的處罰,也不能留下見風使舵的壞印象。以顧氏在吳郡的影響力,就算孫策不想用他也不可能壓制他一輩子。已經做了八年郡丞,再做幾年又如何?實在不行,去襄陽隨先生蔡邕修書就是了。

倒是老家的土地要盡快處理,不能被孫策找到借口,借題發揮,對整個顧家進行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