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7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2/2頁)

步騭也起到了應有的作用。他接應甘寧的部署不僅得到了甘寧的欣賞,也讓孫策很意外。雖說其中不可避免的有算計的成份,大局觀還是有的。有他做副將,孫策可以對甘寧放心了。

讓孫策意外的還有一點:關羽居然能沉得住氣,沒有派兵追殺甘寧,看來這兩年心性也沉穩多了。年過不惑,不再是那個熱血上頭就不管不顧的憤青。

軍師處很快做出方案:考慮到滿寵等人即將對兗州發起進攻,甘寧最好能進入黃河,與徐盛配合,截斷兗州與冀州的聯絡,形成對兗州的包圍,並對冀州施加壓力,讓袁譚不能安心秋收。如果機會合適,再沿河上岸騷擾,毀掉一部分莊稼,破壞冀州的經濟。

甘寧的水師中有裝備巨型拋石機和強弩的樓船,攻擊力還是很強的,普通莊園根本擋不住他。

軍師處又提出了動員黑山軍下山的方案。袁譚將兵力集中在東部,西部兵力空虛,從河內到常山、中山,都是黑山軍可以攻擊的目標,就算是搶收一些莊稼也是好的,躲在山裏有什麽出息。

隨後,孫策叫來了朱桓,派他領五校共一萬中軍,趕往豫州,與閻行、陳到等人會合後,居中調度對兗州的攻勢。陸議將作為他的副將,兼任軍謀。

朱桓喜出望外,躬身領命。

孫策打量了朱桓很久。“你回去準備一個方略,接受軍師處的質詢,盡可能一次通過。”

朱桓眼神微閃,一口答應。他知道,孫策這麽久一直沒有讓他獨領一部,不是懷疑他的忠誠和能力,而是對他的脾氣不太放心,擔心他不夠穩重,擔當不了如此重任,這才冷藏了他幾年。如今機會來了,他自然不能放過,不僅要一次性通過軍師處的質詢,而且要拿一個好成績,不能讓孫策失望。

看著朱桓雄赳赳,氣昂昂的離開,孫策撚著手指,輕輕地籲了一口氣,有些無奈。

盛夏出兵,對任何一個將領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困難,比秋季出兵要麻煩得多。

天氣炎熱,雨水又多,晴天的時候曬得鐵甲發燙,渾身是汗,下雨的時候又到處是雨,行軍困難,如果防範不當,水土不服,引發疾疫,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孫策將這個任務交給朱桓,就是對他的一個考驗。他不僅要考慮如何作戰,還要考慮防止各種意外出現,行軍路線要盡可能的短,避開沼澤地,適合大軍駐紮,物資運送要方便,減少不必要的消息,糧食、軍械、藥物,一樣也不能少,尤其是藥物,各種藥都要備齊,以防不測,等出了事再找藥就來不及了。

統領萬人作戰,幾乎上是考驗一個將領能不能獨當一面的標尺。九督之中,目前能統領萬人以上的只有周瑜、太史慈、黃忠和沈友四人,最多再加上剛剛在弘農建功的魯肅。實際上魯肅取弘農時,直接指揮的兵力並沒有超過萬人,協助他作戰的還是呂蒙、蔣欽、徐盛這樣的老手。

培養將領不能拔苗助長,要循序漸近,一步步地來。

以這個標準而言,孫策對朱桓能否勝任並沒有十足的把握。選擇朱桓是多種因素的權衡結果,實際上有些冒險。江東系是他的根基,他必須給他們更多的機會,保證他們對他的支持,尤其是在江東世家豪強蠢蠢欲動,打算以身試法的時候。進攻兗州,拿兗州世家開刀是殺雞儆猴,希望江東世家豪強識時務。若是不得已,免不了要殺幾個人以示震懾。

在此之前,他要確保大多數江東世家對他的信任和服從,提拔朱桓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步。眼下還沒有朱張顧陸一說,顧氏、陸氏根基已深,起不到太多的示範作用,朱氏、張氏卻還沒有那麽強,甚至不如沈氏。張允意外陣亡,讓他扶植張家的計劃落空,朱桓成了不多的選擇。

但這並不是最好的選擇。朱桓善戰,卻也驕傲自負,意氣用事,和關羽有些相似,他也許能獨領一部,和其他人相處卻不太容易,這次讓他負責兗州戰事是因為兗州就在身邊,而且已經被打殘了,又有陸議在,就算有所失誤,應該也不會出現重大問題。